本报记者 杨晶
初夏的清晨,碧波映衬下,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尽显巍峨。清澈的丹江水奔流北上,走中原、穿黄河、入华北,润泽万方。
时针回拨到两年前。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深入分析南水北调工程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推进工程规划建设,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殷殷嘱托,声声入耳;切切期盼,重如千钧。
两年来,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汛情等多重考验下,迎难而上、担当作为,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工程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坚守“三个安全”
工程运管水平全面提升
阳光照耀下,丹江口水库水面碧波万顷、壮丽如画。南水北调中线公司渠首分公司工作人员李楠和同事们正在船甲板上熟练地采集水样。船身上,“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丹江水,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水源地”的标语格外醒目。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水质好坏,关键看源头。
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并察看现场取水水样。在座谈会上,他强调,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水利部持续加强水质监管,组织制定实施“十四五”时期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沿线水质安全保障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水质监测基础能力建设,构建水质监督管理体系,水质监测系统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水质安全保障机制体制已基本建立,初步建成水质监测监控体系、水质应急管理体系。”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运行管理处处长李益说,“全面通水以来,中线工程水质一直优于Ⅱ类,东线工程持续稳定保持Ⅲ类水标准。”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除水质安全外,水利部坚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做好工程管理,持续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
在确保工程安全方面,水利部组织完成“12﹢1”项安全风险评估项目,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与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交汇工程保护管理办法》,推动构建中线工程风险综合防御体系。与此同时,完善并推广“视频飞检”等信息化监管手段,加大汛前、汛中、汛后全过程防汛安全监管力度。
“针对2021年河南、山东等地特大暴雨带来的严峻汛情和2022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旱情,各方形成合力,有效应对,工程安全运行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检验。”李益说。
与此同时,水利部积极开展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组织编制并实施数字孪生南水北调总体建设方案和5个先行先试方案,启动编制4项技术标准,落实先行先试项目建设资金9000多万元,先行先试项目建设年度目标顺利完成。
在全力保障供水安全方面,水利部全面提升中线京津冀段输水蓄水工程安全风险管控能力,首都供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科学组织制定年度水量调度计划,精心组织实施水量调度,研究制定并实施东线和中线工程优化运用方案,有力保障了供水安全。
实施精准调度
工程综合效益不断凸显
“这丹江水直接饮用都可甜了。”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上官镇郭固村,喝上甘甜水的喜悦,挂满了村民孟凡红的脸庞。
2023年4月20日,滑县农村供水南水北调水源置换工程正式通水。至此,全县近150万居民全部喝上了优质的丹江水。
“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河南省供水范围达到新高,供水规模实现新突破,已建成通水的范围覆盖全省11个省辖市市区、49个县(市)城区和122个乡镇,受益人口达2900万。”河南省水利厅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处处长石世魁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水利部推进工程调度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工程效益不断提升。截至2023年5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624.86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1.5亿人。作为“国之重器”,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横亘中华大地上的“发展线”“生态线”。
经济效益持续释放——
按照2021年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51.8立方米来计算,工程累计调水量有力支撑了受水区12.06万亿元GDP的增量,为沿线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社会效益不断显现——
南水北调工程直接受益人口突破1.5亿人,覆盖沿线7省(直辖市)42座大中城市和280多个县(市、区)。工程水质优良,受水区群众的饮水安全得到保障。以河北黑龙港流域为例,500多万人告别了世代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生态效益充分发挥——
南水北调工程累计实施生态补水超过92.88亿立方米,包括白洋淀在内的河湖水量明显增加、水质明显提升,有效遏制了华北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永定河、滹沱河、白洋淀、子牙河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助力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复苏。
安全效益不断凸显——
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已成为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北方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生命线”。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顺利通水并实现常态化供水。工程已累计为雄安新区供水超过1亿立方米。同时,工程为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国家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牢记“国之大者”
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科学推进
2023年5月5日,一场“志建南水北调,争创一流工程”的劳动竞赛动员大会,在引江补汉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召开。建设者通过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竞赛氛围,高质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引江补汉工程对全面推进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具有标志性意义。
“今年2月18日,引江补汉工程项目出口段工程正式进入主体隧洞施工阶段。截至目前,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开挖土石方86万立方米。下半年,引江补汉工程将迎来全面施工阶段。”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工程建设处处长罗刚说。
从南水北调工程河湖长制体系全面建立,到加强中线效益提升研究和东线水量消纳研究,再到开展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运营体制等重大专题研究工作……两年来,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今年国家还将启动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竣工验收。我们将会同各有关部委、省市,加强协同协调,坚持客观公正、尊重科学、尊重事实,推动竣工验收任务按计划推进,让验收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工程验收处处长殷立涛说。
2023年5月12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水利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工作,完善南水北调工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加快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建设,长期深入做好受水区节水工作,深化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运营、水价、投融资等体制机制改革。这为下一步加快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再一次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渠碧水向北送,“国之重器”润万方。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正在加快推进,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构建,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编辑:薛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