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河南日报:润泽寻常百姓家——写在南水北调中线累计输水突破500亿立方米之际
时间:2022-08-01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量:

 

  本报记者 谭勇 本报通讯员 许安强

  500亿立方米!8500万人!

  水利部最新公布的这两个数据表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贯穿京津冀豫,形成了水系互联、互通、共济的供水格局,绘就了沿线人民美好生活新画卷。

  如今,中线工程供水已成为沿线大中城市供水新的生命线:北京城区七成以上供水为南水北调水;天津主城区供水几乎全部为南水北调水;河南、河北两省的供水安全保障水平都得到了新提升。

  织密“目”“结”国家水网的金色纽带

  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东、中线一期工程一起初步构筑了我国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

  在北京,形成了“一纵一环”犹如变形的“十”字状水网,构建起“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三水联调、环向输水、放射供水、高效用水的安全保障格局。

  在天津,逐步形成了“一横一纵”的“十”字形水网,实现了南水、引滦双水源保障,城市供水“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在河北,形成了一个“梳子状”的水网,中线总干渠与邢清、石津、保沧、廊涿干渠等配套工程相连,构建了“一纵四横”的水资源格局,形成了可靠的供水网络体系。

  在河南,形成了“南北一纵线、东西多横线”的“鱼骨架状”供水水网,中线总干渠与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构筑了1459公里的蓝色大动脉。

  如今,以总干渠为“纲”,沿线各地配套的输水管道和提水泵站为“目”,大大小小的水厂为“结”,在沿线初步构建起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骨干水网,也勾勒出国家水网未来发展的斑斓画卷,形成了一条北方人民幸福生活的金色纽带。

  水到渠成生态和谐的绿色纽带

  绿色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和提升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水到渠成,中线一期工程通过向沿线50多条河流湖泊生态补水,串连起沿线的山水林田湖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绿色生态系统,成为促进生态和谐的绿色纽带。

  截至7月22日,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生态补水超过89亿立方米,受水区特别是华北地区,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重现生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效果明显,昔日一些弃渣场化身为当地知名的景观公园。

  在焦作城区,以中线总干渠为依托,一个约10公里长的开放式带状生态公园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焦作市的水环境和水生态。这座被命名为“天河”的生态公园获批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经成为焦作城市蝶变的重要标志。

  自通水以来,河南已经累计完成总干渠两侧生态带面积23万亩,为中原新增了一条纵贯南北的绿色长廊。河南省内安阳河、汤河等河流生态补水后水质变清,稀有鸟类开始回归。

  中线工程有效改善了北京城市生态环境。2021年8至9月,中线工程通过北京段大宁调压池退水闸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助力永定河实现了1996年以来865公里河道首次全线通水。工作在北京市的河南人路永庆,周末经常带着孩子到永定河边玩耍,摸鱼捉虾,其乐融融。他告诉孩子:“我们生活这么美,多亏了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保障了沿线河湖生态用水,初步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亮丽风景线。

  水源置换安居乐业的七彩纽带

  中线一期工程沿线受水区置换出大量地下水和地表水,使农业、工业、生活及生态环境争水的局面得到缓解,原来被挤占的农业水量退还于农业,显著增强了农业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形成了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七彩纽带。

  5月份以来,河南省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地方水利部门科学调度大中型水库,加大下泄流量,最大限度保障灌区灌溉用水。截至6月底,河南全省抗旱供水11.16亿立方米,累计渠灌面积超过1000万亩。

  通过长期持续加强水源区水质安全保护,丹江口水库和中线干线通水以来供水水质一直稳定在地表水水质Ⅱ类标准及以上。河南省11个省辖市用上南水北调水,中线工程供水已由规划时的补充水源跃升为多个重要城市的主力水源。

  以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为载体,中线工程还通过不断完善的配套水网向农村地区供水,润泽受水区的千万寻常百姓家。目前,河南省101个乡镇的群众喝上了南水,实现了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

  由于长期超采,华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地下水漏斗区。2016年以来,中线一期工程充分利用丹江口腾库容防汛,将洪水资源化,向沿线河流生态补水,持续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监测数据显示,河南省地下水年均开采量从2015年的120.65亿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98.26亿立方米,年减少开采地下水22.39亿立方米。在供用水总量中,地下水占比从54%下降到44%。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切实巩固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保障了受水区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成为百姓普遍点赞的民生工程和名副其实的幸福工程。


编辑:薛雅琳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