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之眼 2021-03-24 10:32:51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章衡 萌友 薛雅琳 /文图
3月24日上午,河南省南水北调建管局在地铁5号线省骨科医院站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活动通过展示板宣传、派发宣传册等方式,从节水理念、节水知识以及普及南水北调工程等角度,向市民进行宣传,提倡全社会爱水、护水、节水、惜水。
据了解,我省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又是受水区,自2014年12月12日通水以来,工程运行安全平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截至2021年3月23日,我省配套工程已累计供水124.84亿立方米(占中线全部调水量的35.6%),其中:城市供水68.36亿立方米,生态补水24.41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32.07亿立方米;2020~2021调水年度已供水8.65亿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6.18亿立方米,生态补水0.87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1.60亿立方米。
目前,我省受水范围已覆盖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濮阳、鹤壁、安阳等11个省辖市市区、40个县(市)城区和64个乡镇,受水水厂共计85个,受益人口2380万人。南水北调中线供水水质优良,始终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明显提高了我省受水区居民用水水质,彻底改变了一些地区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状况,提高和改善了民生保障水平,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通过水源置换和生态补水,河湖水系生态用水相应增加,各地乘机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促进了地下水源涵养和回升,工程沿线城市地下水位得到不同程度回升。
据介绍,充足可靠的“南水”已由原来规划的“补充”水源,变为我省城市不可或缺的“主力”水源,受水市县用水紧张状况得到极大缓解,城镇供水“单一性、脆弱性”得到有效化解,为我省深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贸区等国家战略规划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受水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陶岔渠首引水,输水干线全长1432公里(其中天津输水干线156公里),向华北平原北京、天津在内的19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县级市)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兼顾农业用水。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年调水量95亿m3,其中河南省境内渠线长731km,共设置42座分水口门,年均分配水量37.69亿m3,扣除引丹灌区分水量6亿m3和总干渠输水损失后,受水区城市分水口门多年平均总分配水量为29.94亿m3。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由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39座分水口门引水,输水线路总长1053.31公里,输水型式以管道输水为主,另有利用河道输水、渠道输水和涵洞输水,供水目标已覆盖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11个省辖市市区、40个县(市)城区和64个乡镇,受水水厂95座,调节水库6座。
编辑:薛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