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店:南水辉映古会馆
编者的话:2017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将达3年。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平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日渐显现,已成为受水地区不可或缺的水资源支撑。在通水3周年之际,本报刊发“通水三年看变化”系列报道,寻访古镇、城市,多角度、全方位展示通水3年来工程的巨大作用。
从水陆要冲到日渐缺水,赊店镇的发展和水关系密切。2016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向赊店镇供水。11月下旬,记者走进赊店古镇,探访丹江水为这座历史名镇带来的新变化,增添的新韵律。
蟠龙井的变迁
在社旗县山陕会馆墙外,有一口蟠龙井。这口井是建造山陕会馆时开挖的,据说当年泉旺水好,但后来渐渐干涸废弃。
赊店古镇的兴衰变迁和水息息相关,这口井也是当地历史的一个缩影。
社旗县历史悠久,赊店镇为县城所在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县内有汉水支流唐河,船只可从长江溯流而上。据社旗县志载,明清之后,航运兴隆,南船北马,商号林立,人口达10多万,成为四方货物集散地,“白日千帆过,夜间万盏灯”。
后来,社旗县境内的唐河、潘河等水量日渐减少,水位下降,航运废弛,昔日的繁华淹没于历史的风烟尘埃之中。
“小时候潘河水比现在大得多。”家住县城南太平街的居民徐爱发说。徐爱发60多岁,在他小时候,潘河里还能行船。现在的潘河常常断流,今年秋季雨水多,情况稍好。
记者从社旗县水利局了解到,目前社旗县人均水资源量23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县自来水厂厂长闪卫东告诉记者,县城过去完全靠地下水供水。全县有10口水井,分区域集中供水。夏季高峰期,断水缺水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座声名远播的古镇,已从当年的悠悠水韵陷入缺水的困境。
丹江水的到来
泰山社区幸福小区居民周萌现在还记得,2016年1月,发现家里的自来水有了新变化,口感变好了,水垢也少了。“一打听,才知道是县城已用上了南水北调水。”周萌说。
社旗县南水北调办主任苏向坡介绍,2015年社旗县已实现了试通水。2016年1月,实现了正式通水。以前靠井群供水的社旗县城终于有了第一座水厂——南水北调配套水厂。
南水北调工程向社旗的计划供水量为每年2840万立方米。现在水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后,冬季每天向县城居民供水1.5万立方米,年供水量达到630万立方米。惠及城区2.1万户居民,人口约7万,供水覆盖范围达36平方公里。
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向社旗供水约1300万立方米,滋润着古镇的角角落落。
二期水厂土建部分已完工,三期正在积极筹备中,未来的日供水能力将达到8万立方米,为县城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水资源支撑。
净水机的“下岗”
用上丹江水后,周萌家逐渐改变了买桶装水的习惯,净水机也“下岗”了。让孩子改喝丹江水,她觉得更放心。
“原来在县城一年能卖七八百台净水机,去年上半年开始,销量逐渐下降,后来基本都没生意了。”县城商户曹振奇说。现在,曹振奇已经改变了生意范围,转做灯饰产品。
采访中,居民普遍反映丹江水口感好、水垢少。苏向坡说,现在县城一些新建小区,因为供水管网问题尚未用上丹江水,居民纷纷呼吁早日供应丹江水。
丹江水不仅让县城供水更有保障,生态效益也日渐显现。“据我们监测,县城地下水水位已回升4米多。”县水利局水政股股长曹枫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受水区将逐步关停自备井,压采地下水。目前社旗县城已关停自备井10多口。
地下水水位不断回升,让古镇更加润泽。加上县城河流的治理,今日的社旗县城变得更加动人。
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城区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之间的矛盾,为社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创造了更好的投资环境。赊店镇不光有厚重精美的山陕会馆,还有远近闻名的美酒。据说,今后酒厂也将使用丹江水。
这座因水而兴的古镇,今天因为远道而来的丹江水再次增添活力,为实现“灵动之城、园林之城、宜居之城、创业之城”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来源:河南日报 2017年12月1日 记者张海涛高长岭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