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原西路总干渠生态带 |
图①禹州总干渠生态带“城市阳台” 余培松摄 |
图②淅川总干渠生态廊道 余培松摄 |
图③焦作城区段生态带效果图 |
千里绿带贯中原 守护丹水送京津
□本报记者张海涛
金秋时节,硕果盈枝。
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再传喜讯——随着焦作城区段攻坚克难完成拆迁,全省总干渠生态带成功打通“最后一公里”。
如今的中原大地,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万木森郁、争芳竞秀,铺展成纵贯千里的绿色走廊,护卫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1
呵护水质 中原担当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中华民族的伟大构想终于变为现实。
从淅川到京津,丹江水浩浩流淌近1500公里,如此远距离调水,成败在水质。
党中央高瞻远瞩,从工程伊始就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努力将南水北调工程打造成“清水走廊”“绿色走廊”。
“我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境内总干渠长度约占总长的一半,保水质河南重任在肩、责无旁贷。”省南水北调办主任刘正才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南水北调水质保护工作,作出了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庄严承诺。多年来,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克难攻坚,一场水质保卫战在中原大地轰轰烈烈开展。
丹江口水库是调水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自然是重中之重,但总干渠的保护同样重要。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河南段长731公里,基本都是露天明渠,沿线人口稠密,其中有50多公里渠段穿过城市市区或城市建成区边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与沿线河道全部采用立体交叉形式,可以避免地表污、废水进入输水总干渠,如何防止受污染的地下水进入总干渠成为保水质的重点。
随着近年来总干渠沿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污染物不断增多。同时,总干渠附近大量的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
为保护总干渠水质,2010年省政府颁布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共划定水源保护区面积3054.43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203.17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2851.26平方公里。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统一安排部署,省南水北调办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实施意见,重点对总干渠沿线污染风险点开展综合整治,完成风险点综合整治40个,完成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单位综合整治175个,有效降低污染风险。
在总干渠两侧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的同时,按照工程规划,我省还积极开展了总干渠沿线生态带建设。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带建设。今年7月,陈润儿省长就《焦作市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征迁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批示,为全省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生态带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副省长王铁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专题部署。省人大、省政协通过视察和调研等方式,对生态带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
国家2014年5月批复了《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一期工程干线生态带建设规划》,明确了生态带建设的总体布局、规划目标、建设任务和主要工程措施等。其中,规定生态带建设宽度为20-60米。
为提高输水水质安全保障,加强沿线生态建设,我省自加压力,省政府批复的《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使生态带建设宽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两侧各100米,总面积约21.59万亩,总干渠的绿色屏障变得更加坚实牢固。
2
高度重视 创新模式
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建成通水之前,南阳市不等不靠,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决战总干渠绿化,在全线率先建成了连南贯北的生态带。
宛城大地上的绿色之变,是我省生态带建设的一个缩影。
省林业厅强化业务指导,将总干渠生态带建设作为2016年和2017年绿
化工作重点来抓。省南水北调办
积极行动,密切配合,强化督导检查。有关省辖市政府都召开
了生态带建设动员会,要求各有关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科学设计,精心施工,扎实推进。各省辖市还召
开了专题推进会和现场会,观摩学习,
推进工作,加快进度。
高标准规划夯实生态带建设基础。根据国家规划和省提升规划要求,各省辖市结合本市实际,精心编制生态带建设规划,并聘请省内专家进行论证。在树种选择上坚持常绿、少落叶、少病虫害等导向,内侧30~40米种常绿树种,外侧60~70米种植经济林,实现了生态效益、水质安全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我省积极创新建设经营模式,生态带建设速度在总干渠全线省市中遥遥领先。各地基本采用大户承包、政府补贴、合作共赢的模式,引入大量社会资本,为生态带建设注入活力,加快了建设步伐。
苏团是我省一家林业开发公司的总经理,总干渠生态带建设大幕开启后,方城县南水北调总干渠旁2700多亩土地成了他的“主战场”。方城县政府给予土地流转费用补贴、苗木补贴,苏团的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在总干渠旁建成美丽生态带。
加大督查力度,推进生态带建设。省林业厅、省南水北调办等多次开展督导检查。新乡、焦作、安阳等市政府成立督导组对生态带建设各个环节进行督导。安阳市政府启动专项督查机制,成立4个督导组分包县(区),对完不成时间节点任务的,启动约谈问责机制。
时光匆匆,无数汗水智慧,点染出总干渠旁一片片绿色美景。
在南水北调郑州市区段,规划建设长度61.7公里,总面积近25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公园,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成为省会的一道美丽风景。在新乡市凤泉区,总干渠旁的一片荒山,如今已变成生机勃勃的美丽游园。禹州市总干渠旁的一片渣土堆放场,已被精心改建成植被丰富、风光秀丽的“城市阳台”。
千里总干渠,像这样花木繁盛、林水相映的景象已随处可见。
3
攻坚克难 破除瓶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跨越华北大地,经过众多城市,焦作市是唯一总干渠从中心城区穿过的城市。
这一特殊地位曾让焦作书写了一段辉煌历史。2009年,焦作城区段总干渠征迁工作启动,累计征迁2440户,总干渠建设过程中,又完成征迁1450户。
生态带作为总干渠的水质保护工程,本应与总干渠一同安排、同步征迁,但由于种种原因,焦作总干渠生态带征迁搁置长达8年之久。
全长10公里的焦作城区段总干渠,成为中原千里绿色长廊的一段缺憾。而且,焦作城区段总干渠生态带建设迟滞,不仅威胁水质安全,还造成两侧环境脏乱差,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如同一条城市伤疤。
面对这块“硬骨头”,焦作市委、市政府发扬南水北调精神,今年3月全面打响了生态带征迁战。
仅仅4个月,焦作市交出了一份圆满答卷。集中征迁实现签约率、搬空率、拆除率“三个100%”,绿化带集中征迁任务全面完成,共征迁4008户1.8万人。
生态带征迁迁移人口之多、拆迁规模之大、推进速度之快,创造了焦作城建史上的奇迹。焦作将把生态带建成开放式带状生态公园,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欣闻这一消息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说,焦作市讲大局、敢担当,不畏艰辛,破解了多年难以解决的遗留问题,难能可贵。
总干渠生态带上的最后一段“肠梗阻”打通了,冲刺的号角吹响,这篇绿色大文章不久将画上圆满句号。
目前,我省已累计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建设面积约19.28万亩,近680公里,占省定生态带建设总任务21.59万亩的89.35%以上。南阳、许昌、新乡、安阳市以及邓州市已全部完成生态带建设任务,其他各市最晚将于2018年3月底完成。
总干渠旁阴暗潮湿的老房子拆迁后,焦作市解放区西于村张爱玲一家8月刚刚迁入新社区,新房子敞亮舒适,还能用上天然气、暖气,她家原来居住的村子将变为美丽的生态公园。
一条总干渠生态带,改变的不仅仅是张爱玲家的生活,万千中原百姓将因之受益。
这条绿色生态走廊,不仅呵护水质,还具有景观效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穿越城市段或城市边缘段的总干渠生态带,已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新水脉碧波荡漾,生态带郁郁葱葱,这幅千里长卷,正在扮靓今日中原,更和我们的明天紧密相连。
记者手记
一团精神之火
精神的力量总能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南水北调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水资源调配工程,更是极其宝贵的精神文化工程,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建设过程孕育形成了南水北调精神,铸成一座精神丰碑。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将南水北调核心价值理念总结为“负责、务实、求精、创新”。我省率先启动南水北调精神课题研究,经过广泛调研、讨论和论证,课题组把南水北调精神初步总结凝炼为“大国统筹、人民至上、创新求精、奉献担当”。
通水之后,这团精神之火依旧熊熊燃烧。正是在它的映照下,南水北调生态带建设加快推进,其他各项工作也不断取得新突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管理日趋规范。
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在我省配套工程现有24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省南水北调办出台了《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日常维修养护技术标准(试行)》《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水费收缴及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加强制度创新和顶层设计。
此外,扎实开展规范年活动,规范运行管理行为,保障工程安全平稳运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我省供水范围供水量不断增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不断显现。截至今年10月中旬,全省累计供水36亿立方米,约占中线工程供水总量的近四成。我省规划供水范围实现全覆盖,受益人口达到1800万。
受水区超采的地下水和被挤占的生态用水得以置换,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受水区浅层地下水平均升幅1.14米,中深层地下水平均上升幅度1.88米。
通水以来,丹江水水质始终稳定达标。
我省严把水源保护区环评审核关口,全省南水北调系统累计受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项目1100余个,700多个因存在污染风险被否决。
在大力实施总干渠生态带建设的同时,我省还完成了丹江口水库环库生态隔离带。
持续不断的努力,为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筑牢生态屏障,供水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及以上标准。
一种精神,正在广袤大地不断释放能量。
一条新水脉,正在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支撑,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张海涛)
各地经验
南阳
南阳市明确总干渠沿线造林用地由县(区)政府统一垫付资金承租,按照总干渠两侧各宽100米的标准完成土地流转4.4万亩,再由县(区)政府或乡镇政府统一对外发包,返租给企业、大户,由企业栽植和管护。
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3000万元对本市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绿化进行补贴,沿线县(区)、乡镇集中财力1.46亿元,认真组织土地流转,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对流转土地用于廊道绿化的公司或农户给予每亩600~1000元补助,连补4~5年。
许昌
许昌市积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以国家规划作为政策倾斜和补贴依据,以土地流转、政府补贴、大户承包、生态林和经果林相结合的机制为导向,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吸引民营企业、种植大户投入到生态带建设之中。市、县两级财政投资3923万元,同时吸收社会资金14050万元,用于南水北调总干渠生态带建设。
郑州
按照总体设计方案,新郑市、荥阳市段由林业部门组织实施,采用林苗一体的模式实施绿化,把沿线建设成绿色生态产业带。
其中,荥阳市财政对南水北调总干渠郊野段20米固定性生态林绿化带,每亩给予5000元苗木补助,对180米生产性绿化带,市财政每亩给予900元苗木补助,对南水北调总干渠郊野段200米绿化带范围内的土地流转,按每亩每年800元给承包经营者进行补助,连补8年。
平顶山
平顶山市出台了《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段生态廊道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国内知名企业、高标准编制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并组织省内园林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努力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水质安全效益相结合。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建设,每亩地补贴1000元/年,连补三年,由市、县财政按4∶6比例分担。
转自:2017-10-19河南日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