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郑万高铁“遇上”南水北调
桥下是已经通水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泓清水送京津;桥上是在建的高铁,承载着沿线群众的热切期盼。保水质是硬任务,保进度是严要求,两者如何兼顾?郑万高铁方城段赵河镇跨南水北调特大桥工程,考验着建设人员的智慧。
8月24日中午,虽已过处暑节气,中原大地仍是烈日炎炎。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离地面20米高的桥上浇筑混凝土,一派繁忙景象。
“去年7月刚接到这个任务时,说实话,压力特别大,一连几天都没睡好。”中铁十五局集团郑万高铁河南段项目部二分部项目经理李合亮说,水质保护单位给他们的要求是“一滴污水都不能掉到河里”。几天后,他终于想通了:“都是国家工程,不能因为高铁建设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质‘添堵’。”
李合亮给施工人员上了一堂保水质的课,该项目段安全负责人王宝兴说,“就是要让100多位施工人员认识到,‘高铁施工与水质保护,一个也不能少’。”
为实现这个目标,施工人员也是蛮拼的。记者在现场看到,桥面施工部分设置了两道挡水墙,第一道墙高30厘米,第二道墙高50厘米,避免施工中的水发生漏渗。“一般的水这两道挡水墙都能挡住,但在靠近桥梁的边缘作业或发生特大暴雨时,就不一定能挡得住了。”该项目段总工程师谢建民说,他们模拟了可能发生的滴水情况,自制了活动式的悬臂集水车,“集水车可以自由移动,施工到哪里,集水车就可以跟到哪里。”
高铁施工,桥墩必不可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两侧的生态保护区内不能建桥墩,这对水渠两侧外的桥墩拱度要求很高:两个桥墩的边跨是74米,中跨是160米,“这里桥梁跨度是郑万高铁河南段跨度最长的。”谢建民言语中既有骄傲,又有担忧。
为建好这个“第一跨”,施工方采用了独特的挂篮悬臂施工法,现场浇筑桥梁,先进行两边边跨的合龙,最后进行中跨的合龙。“桥梁跨度太长,预制梁根本运不过去,必须要现场架梁,这对最后的合龙要求很高。如果两块梁的水平高度不一样,或者左右有偏差,那合龙就不成功了。”谢建民最近一直忙着在计算机上“模拟”合龙过程。
“我们采用了建筑施工领域先进的建筑信息模型系统,提前对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进行模拟,进一步提升建筑信息模型系统在高铁建设领域的实践水平。”该项目段试验负责人赵来告诉记者,在建设工程中,该项目段和石家庄铁道大学开展合作,确保“第一跨”的合龙和工程建设安全无偏差。
施工现场,56岁的郑理正在桥梁上拆钢模板,钢模板附近的温度高达50℃~60℃,让记者几次想靠前都望而却步。“我们拆钢模板都是干几分钟就得后退,不然热得受不了。我这一天到晚,衣服上的汗就没干过。”说完,郑理猛灌了一大口矿泉水。
来自四川的郑理,曾参与多个河南重大工程的建设。他告诉记者:“期待郑万高铁能早日建成通车,到时候我也能坐高铁回家了!”
临近下午6点,李合亮仍在工地现场督促施工进度。这位曾参与过郑开城际铁路建设的河南老乡说,他忘不了沿线群众对高铁早日建成的期待,“每次有附近村庄的老百姓来问建设进度,我都在心里提醒自己,要干就要把工程干好,既要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又能让老百姓安全快捷出行!”
来源:河南日报 2017年8月24日 记者 李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