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的高处书写南水北调
长篇报告文学《命脉》研讨会在郑州举行
本报讯6月3日,何弘、吴元成长篇报告文学《命脉》研讨会在郑州举行。胡平、周大新、李佩甫、何向阳等30余位著名作家、评论家、南水北调工程相关单位代表参加研讨。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命脉》,是一部全景式地描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大型报告文学,荣获河南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作者何弘、吴元成都是和南水北调工程有着不解之缘的南阳人。何弘的父辈曾参加过渠首施工,他自己亦长期关注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与建设。吴元成在丹江口水库库区出生、成长,对丹江口水库建设及移民有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他们从淅川到丹江口、襄阳、荆门、荆州、宜昌等地,采访200余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一手材料。何弘说:“这次采访和写作,让我一次次被那些普通人的牺牲和奉献而感动,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我愿意为南水北调精神的发扬光大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这是一部贯穿历史与现实,融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学和文化为一体,兼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深度的优秀作品,同时也是报告文学创作领域的又一重要收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杨晓升在为研讨会发来的贺信中指出,虽然描述南水北调工程的报告文学作品已有多部,但这部作品不仅仅满足于展现南水北调工程的历程和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也从水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入手,力图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处,以更开阔的视野审视南水北调对中国数十年来社会变迁的深刻影响,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最大限度地还原工程和移民的历史细节及真实场景,从而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具原生态。
著名评论家胡平认为,《命脉》的独特性在于思辨精神,把南水北调工程上升到文学层次、自然辩证法的层次。著名作家周大新说,这是一部气魄宏大、全景性地呈现南水北调工程的大气之作,不带偏见地把水与文明发展、当下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都讲清了。
著名评论家何向阳被书中引子的第一句话“我和吴元成都来自南阳”吸引。她表示,一般来说,报告文学“我”是一个旁观者,保持着一定的冷静,本书中“我”是观察者也是亲历者,是剧作者也是剧中人,没有了一般报告文学的生硬。著名作家李佩甫用“长和宽”“纵与横”两对词语总结自己的阅读感受。他说,作者从生命的起源、各种文明来源与水的关系写起,站位很高,知识面很宽,并且让读者了解到其实南水北调从建国初期就开始了,从上到下、方方面面都做出了巨大牺牲。
研讨会由省文联党组书记、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王守国主持。他表示,《命脉》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这种思想穿透了水文化和移民文化,作者在描写移民过程中间对人充满深切的关怀关注,同时写作风格理性、内敛。
来源:大河报 2017年6月3日 记者 张丛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