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全面通水两年,惠及8700万人
汩汩南水 解渴北方
人民日报记者 赵永平
照片为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 |
南水北调东中线全面通水两年来,工程运行平稳,水质全线达标,记者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12月12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汩汩长江水解渴北方,受水区覆盖北京、天津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的33个地级市,受益人口达8700万人。两条输水线成为发展保障线,沿线各地供水保证率提升,治污环保提速,生态环境改善。南水北调,这一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
保供水,南水解渴。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62.5亿立方米,惠及4700万人,成为许多城市主力水源。在北京,南水占到城区日供水量近七成,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多用地表水、压采地下水”,全市地下水埋深回升0.53米。在天津,14个行政区居民喝上南水,从单一“引滦”变双水源保障。在河南,累计分水22亿立方米,36个县区1600万人受益;在河北,4条配套输水干渠全部建成通水,1140万人受益。东线一期工程调入山东水量11亿立方米,年均增幅近100%,68个区县4000万人受益,大大缓解了山东水资源短缺矛盾。
保水质,环保先行。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从调水源头到沿线各地,铁腕减污,累计关停企业3500多家,新建污水处理厂350家,新建垃圾处理设施150座。经过十多年努力,东线输水干线水质稳定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中线水源区丹江口水库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北京使用南水后,自来水硬度由每升380毫克降至120毫克—130毫克,有些居民感叹:“水变软了,水垢少了,变甜了。”河北黑龙港地区将彻底告别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
保生态,优化配置。两年来,受水区6省市加快南水对当地地下水置换,压采地下水2.78亿立方米。北京“喝存补”并举,向城市河湖补水1.74亿立方米,河湖水质明显改善,接近地表水Ⅲ类;天津将南水置换出生态用水,变应急补水为常态化补水,水环境有了保障;山东向东平湖、南四湖生态调水2亿立方米,让干渴湖泊重现生机,向保泉补源0.58亿立方米水,让泉城济南重现百泉齐涌的美丽景观。
保发展,节水优先。南水来了,先节水、后调水,用水不任性。北京量水而行,农业用水由过去每年20亿立方米,减少到7亿立方米,再生水使用量占到地表水的20.5%。天津精打细算,把水细分为5种: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实现差别定价、优水优用,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到了7.57立方米。调水沿线转变用水方式倒逼发展转型,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培育新型产业。经测算,东、中线通水后,每年将增加工农业产值近千亿元。
保应急,抗旱减灾。在河南,2014年平顶山大旱,水源地见底,中线工程应急调水5011万立方米,为这座百万人口城市缓解了水荒。在湖北,引江济汉工程累计向长湖、东荆河补水5.3亿立方米,有效解决东荆河区域灌溉及80万人饮水水源问题。
制图:蔡华伟
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6-12/13/nw.D110000renmrb_20161213_3-02.htm?winzoom=1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