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水源地代表考察京津南水北调工程后感慨
丹江水还是家乡的味道
本报讯(记者张海涛)9月7日至8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组织了“同饮一江水——水源地豫鄂陕三省群众代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活动。记者跟随我省水源地代表走进京津,寻找丹江水带来的变化,感受新水脉牵起的情缘。
在天津市芥园水厂,从淅川渠首奔波了1000多公里的丹江水,经过先进工艺处理后流向千家万户。
芥园水厂始建于1898年,先后从御河、海河、黄河、滦河取水,如今终于用上了丹江水。
一座百年水厂,见证了华北水资源日趋紧缺的历史,也见证了丹水北送的华夏奇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一年多来,京津两座极度缺水的城市,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入京水量已近16亿立方米,全市受益人数达1100余万人,城区供水中南水占比已超过70%。天津市累计接受丹江水10.5亿立方米,供水区域覆盖中心城区等12个行政区,850万市民用上丹江水,实现了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
不仅供水有保障,水质的变化也十分明显。目前,丹江水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稳定达标。
“用丹江水泡茶味道好,水壶里也不结垢了,由衷感谢水源区的人民。”天津市河西区蓝水园社区居民田玲高兴地说。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的监测显示,使用南水北调水后,自来水硬度由原来的380毫克每升降至120~130毫克每升,市民普遍表示自来水水质明显改善。
品尝了居民家中的自来水后,淅川县九重镇张河村的代表张家祥不住点头,“从淅川到这里,丹江水流了1000多公里,还是家乡的味道。”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为了这“家乡的味道”,包括我省在内,各方勠力同心,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淅川是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地,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张河村土地都已流转,由农业公司统一种植软籽石榴,耕作方式生态环保。
卢氏县朱阳关镇漂池村代表王志军告诉记者,丹江的支流鹳河流经漂池村,眼下村里的采矿、养殖企业都已关停,垃圾统一收集处理,还建设了污水处理厂。
“看到家乡的水不远千里送京津,倍感骄傲自豪,同时也深感水质保护责任重大。”来自栾川县发改委的代表周天贵说。
他在考察团的微信群里激情赋诗一首:丹江千里入京津,秦巴万众筑江魂。一杯甘露入喉时,豫鄂陕中有故人。
来源:河南日报 2016年9月11日 记者 张海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