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环形城市 品北上之水(组图)
环形城市的新地标
花洲书院庭院深深书卷气浓
丹江口水库的水可直接饮用
创下三项世界纪录的湍河渡槽
第二十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金秋十月在河南郑州召开,来自全国28家省级晚报(都市报)的社长、总编辑、资深媒体人围绕“持中知变”的主题,展开深入对话与交流。趁着会议的间隙,记者前往郑州市的郑东新区进行了采风活动,随后又来到河南省邓州市领略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风采,并参观了令人难忘的花洲书院。
扬子晚报记者 付逸杰
一根“大玉米”成了新地标
记者此次是第一次来到郑州,一看到郑州街头高大的法桐树,来自南京的我们顿时感到很亲切。当记者来到了世界最大环形城市郑东新区,这里的环形马路、运河连接成巨型“如意”的两个环形城市、椭圆形的中心公园、六棱塔形的会展宾馆等,无不彰显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鲜明的城市个性和独特的城市空间形象。
郑东新区能有如此恢弘的气势和面貌,离不开李克强总理当年的一句话:一张蓝图绘到底,让这里从一片农耕地演变为繁华便捷的现代城市,成长为中原经济发展的舞台。前不久,回“河南老家”的“强哥”也曾视察这里,并登上龙湖之畔的千玺广场(被民众俗称“大玉米”),并在龙湖畔长长的木栈道上留下足迹,留下微笑挥手的身影。如今市民和游客们来到“大玉米”前,自然不会错过与这个城市新地标合影的机会。
南水北调创造多少人间奇迹“南水北调工程”是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河南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又是水源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在水质,此次记者就来到了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当地人称“小太平洋”的丹江口水库。在游览过程中,工作人员在船上从水库里取上两壶水,让大家分别品尝,记者看到杯中的水清澈见底,几乎看不到杂质。喝一口,味道几乎与普通矿泉水无异,甚至还略带甜味。2014年12月12日渠首工人打开丹江口水库闸门正式放水,该工程可解决豫冀京津沿线20多大中城市用水的问题。
离开南水北调工程起点渠首,记者又来到著名的湍河渡槽。刚开始大家对渡槽不明所以,经介绍才得知,其实说白了,这就是水的立交工程。“北上”之路中,丹江水也会与其他河流相遇,这时,搭建一座座水的立交桥就尤为重要,渡槽正发挥了这种功效。在邓州西北,因一条名为湍河的河流阻挡了丹江水北上的步伐,一座拥有着三项世界纪录的水利工程——湍河渡槽在这里诞生,其渡槽内径、单跨跨度、最大流量均属世界之最。
花洲书院看文化的传承
提起河南,大家都知道这里是中原文明的发源地,有着灿烂悠久的文化。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都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其实在邓州城里还有一处不太引人注目的所在——花洲书院。提起名字可能外地来客鲜有人知,但如果说起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恐怕就无人不知了。花洲书院就是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创作诞生地。步入书院如同进入到江南水乡之中,水榭歌台,岸芷汀兰。
目前花洲书院中设有范仲淹纪念馆、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中国书院博览馆、姚雪垠纪念馆等机构。花洲书院之于河南的文化整体,犹如豹之一斑。可以想象在若干年前的中原大地文化兴盛的程度。令人欣喜的是,这些文化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使我们还有机会在当年诗人抒发情怀的地方,直接感受来自过去的呼喊。
来源:扬子晚报 2015年10月31日 记者付逸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