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真情实事打动人心
2014-10-29 04:28:50 记者周南焱文 实习记者邓伟摄影 来源:北京日报
电影《天河》首映式现场,演员高明、段奕宏、李幼斌等人分享演出体会。
昨天下午,由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八一电影制片厂、市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联合摄制出品,反映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现实题材故事片《天河》在京举行首映式。影片以深沉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向南水北调工程、向全体建设者和沿线移民致敬。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天河》编剧之一黄宏表示:“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在即的历史性时刻,推出《天河》这部重大现实题材故事片,就是希望用一个"中国好故事"反映出我们时代的风貌。”
主创愿作举世工程“一滴水”
《天河》的剧情围绕事关人民生存与发展大计的南水北调工程展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天动地的奉献故事。
董望川(李幼斌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副总指挥,他与妻子周晓丹(俞飞鸿饰)为工程忙于各自工作,聚少离多,原本稳固的感情渐渐出现裂痕。在技术攻坚之时,董望川最得力的助手兼学生江浩(段奕宏饰)竟离他而去,跳槽到一家高薪企业,而家乡的亲人也因身处库区而坚决反对搬迁移民。面对空前压力的董望川选择自己坐镇一线,并推荐妻子周晓丹去接管移民工作,二人继续两地分居,为确保工程如期保质完成,付出了最大的牺牲和努力。
演员俞飞鸿的父亲就是一名水利工程师,她对出演这部影片有着颇多的感触,也更能理解水利建设者的付出:“他们为了建设造福百姓的工程,很难兼顾家庭、孩子,很难享受到家庭生活的乐趣。在电影里,我们就要尽力表现这样一群水利人,在家庭里夫妻有争执,但最后相互理解,共同为工程作奉献。”李幼斌则动情地表示:“南水北调工程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都愿意作这个举世工程的"一滴水",也希望观众能从电影中感受整个工程背后的震撼和感动。”
人物原型曾背父亲上工地
在《天河》中,段奕宏扮演的工程师江浩,是一位留德归来的博士,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一度离开老师董望川,但这位高材生最后还是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为了不耽误工程施工,他还把农村老家病重的父亲带到工地上照顾。影片中这个感人的情节,其实来源于真实生活——片中江浩的原型,就是因背着父亲上工地而获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南水北调工程项目经理陈建国。
首映式当天,陈建国也来到现场看片,采访中说起自己的故事,这位中年汉子眼圈泛红,最后忍不住抹泪。陈建国于2011年担任南水北调中线方城段6标项目经理,为工程奋战了两年有余。长兄因病离世,他正在工地上挥汗如雨,没来得及回家看望哥哥;慈母也因病撒手人寰,他正在工地上奔波操劳,赶回家后在母亲遗体前跪下重重磕了九个响头。之后,他决定带着疾病缠身的老父上工地,“我离不开工程,亲人也离不开我。工期又很紧,我要是天天回家肯定耽误事,就把父亲接到工地上,既不耽误工程,也便于照顾父亲。”
陈建国的真实故事,令段奕宏深受感动。他表示,《天河》这部电影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关注更多的个人和情感。
用电影感谢每一位奉献者
创作《天河》的过程中,影片主创团队扎实深入到一线体验生活。他们深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渠首、沿线和受水区进行实地调研,与南水北调工程专家、移民干部、搬迁移民群众数次座谈,采集了生动鲜活的创作素材,从建设工人“夫妻并肩、兄弟同行、祖孙三代同上工地”的感人故事中寻找创作灵感,从搬迁移民故土难离、不忍割舍的乡愁中寻找感人的画面,一棵树、一条狗、一桶水、一捧土等真切感人的情景,都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创作者。许多生活中的故事和人物都成为创作素材,在影片中得到了真实呈现。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无论是建设者,还是库区移民,都做出了特别大的奉献和牺牲。”黄宏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其中的伟大精神。据他介绍,此次共有56位艺术家参加了电影《天河》的拍摄工作,大家都是想着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一滴水”的奉献,创作出符合时代精神的作品,把影片当作献给建设者和移民的礼物,也让更多喝到丹江水的人了解南水北调工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