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这里的工地静悄悄
本报记者 程道杰龚砚庆
本报通讯员 杨晓申
背景素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镇平段全长36.34公里,途经马庄、贾宋、张林、侯集、安字营、彭营等6个乡镇。工程用地(含临时性用地)1.8万余亩;拆迁房屋面积1.8万余平方米;迁安移民600余人;水源保护范围190余平方公里。南水北调赵河倒虹吸工程就在这里。
过邓州湍河渡槽向东北前行,进入镇平县境,南水北调赵河倒虹吸工程进入眼帘。
十六七米高的进口闸室、出口闸室已经竣工,威武地分立在赵河两岸。长达184米的倒虹吸管身深藏在河床之下,时刻准备承担起“清水永续润京津”的历史使命。
工程现场的南边,是工地的混凝土拌和站,几台高大的拌和机已经完成使命,静静地挺立着。十几条钢铁铸就的传送架平躺在拌和机的身旁,一如解甲休整的战士。唯有一台洒水车正在忙碌地为工地洒水降尘,为工地更添了几分宁静。
然而,一说起之前的施工来,一直奋战在工程现场的项目部副经理庞聪,却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
庞聪是内乡人,2009年河南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水电十五局。2011年3月,赵河倒虹吸工程开工,庞聪作为技术部负责人,投入到了紧张的施工之中。他介绍说,倒虹吸工程看上去也许不那么壮观,但它真正的“料儿”还在地下。180多米的倒虹吸管身从赵河的河床下穿过,建设时,既要防河中有大水下来,又要和地下涌水拼速度,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工程量大,一丁点儿都不敢松懈。施工最紧张时,整个工地上1000多人,挑灯夜战,昼夜不停。机械轰鸣,人声鼎沸,热火朝天。
记者特意查看了有关资料,资料显示,赵河倒虹吸工程在总干渠上属于一级建筑物,由进口连接段、进口闸室、管身段、出口闸室、出口连接段五部分组成,其中穿越河道的管身部分为6孔6.9米×6.9米的密闭方管,设计流量为750立方米/秒。如果把它们立体地展现出来,该是一幅多么蔚为壮观的画面啊!
如今,这些火热的场景和壮观的画面,已经物化为永久的工程建筑。偌大的工地上,只有少许的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做着一些零碎的尾工。
记者采访了正和工友一起忙着安装测试线的刘豪。小伙子是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学生,趁暑假到这里打工,既为了勤工俭学,更为了增加社会阅历。他每天早晨6点钟就起来干活,一个月1800元的“工资”。虽然挣钱不多,但刘豪很知足。他说:“有过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的经历,以后毕业找工作时会是个优势。”
“干渠主体工程已经结束,但剩下的尾工也必须抓紧进行。”庞聪说,按照计划,全部工程应在7月底结束。尽管眼下的活儿已经不多了,但越是到了工程扫尾的时候,越不能松懈。为此,庞聪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回家了。他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两岁多,常常对着手机喊爸爸。庞聪想女儿时,就把贮存在手机里的照片调出来看看,有时一天看几次。
说起这些,庞聪的语调很平静,但从他热辣辣的目光中,记者还是强烈地感受到了一股心系工程、心系亲情的热诚。
8月7日,也就是记者现场采访后的第二十天,记者再次拨通了庞聪的手机。“工程已如期完成。眼下,只剩下一点需要完善的细活了。”庞聪的声音里透着愉悦。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