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河南日报:为了北去的一江碧水——记南阳移民精神报告团再走京津冀
时间:2014-08-07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量:

 

河南日报:为了北去的一江碧水

——记南阳移民精神报告团再走京津冀

 

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者在报告会上感动落泪

蜿蜒的淅川移民搬迁车队

近了,近了,再过100天左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就要正式向干渴的京津冀大地输水。而此前的73日,中线工程黄河以南段已进行了充水试验。

因水结缘,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与京津冀三地也越来越近,越来越亲。自79日始,南阳移民精神报告团再次走进京津冀,他们以淅川大移民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的身份,从不同视角为人们呈现了一场场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精神盛宴,使忠诚奉献、大爱报国的南阳移民精神在广袤的华北大地熠熠生辉。

本报记者李铮 本报通讯员 张本贵周彦波杨振辉刘俊哲

使命·责任·担当

——写在南水北调试通水之际

移民精神:

中线渠首原动力水清民富新希望

中共淅川县委书记 马良泉

淅川县人民政府县长  

南水北调移民搬迁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历时半个世纪,先后动迁近40万人,是中国水利移民第一县。丹江口水库建设,淅川搬迁20.2万人,动迁人口占库区搬迁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历时20年,分六批迁往青海、湖北、河南三省七县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淅川再次动迁16.5万人,动迁人口仍占库区搬迁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既是河南省唯一的移民迁出县,又是全省第三安置大县。自2009年试点移民启动以来,先后组织移民对接近2000次、行程30万公里,投入人力110多万人次、出动车辆10多万车次、维修道路284公里、架设供电线路3700多千米、开展医疗服务2.6万人次、建设移民新村56个,有10名同志在移民一线以身殉职。淅川干部群众用汗水、泪水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移民赞歌。经过顽强拼搏,圆满完成了移民大搬迁任务,创造了移民工作的“淅川奇迹”,成就了新时期伟大的“南阳移民精神”。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确保一库清水送京津是我们的政治责任。移民搬迁结束后,我们迅速把工作重点转向生态建设和水质保护。县委、县政府提出“把丰碑刻在青山上、把政绩融入碧水中”,发扬“移民精神”,以生态建设和水质保护工作统揽全局,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以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为载体,强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我们痛下决心关停350家企业,引进65家企业发展金银花、茶叶等生态农业20余万亩,建设水清民富县强的美丽淅川。同时,坚持不懈开展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库区水质及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质符合国家调水要求。

 “南阳移民精神”来源于一代伟人毛泽东提出南水北调从蓝图到实现的伟大实践中,在40万淅川移民半个多世纪无怨无悔的奉献牺牲中凝聚形成。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忠诚奉献、大爱报国精神;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是一种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在即,作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今日淅川,不仅是淅川人的淅川,更是全国人民的淅川。我们将大力弘扬“南阳移民精神”,抢抓南水北调历史机遇,以水质保护统揽工作全局,加快推进淅川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奋力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打造美丽渠首,争当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者。

共话移民情同饮丹江水

 “外公的一生都在移民搬迁,从血气方刚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年,从高原寒冷的青海到芦苇丛生的湖北大柴胡,从丹江岸边的荒山坡到太行山下的辉县新家,度过了漂泊、坎坷的一生……”被称为淅川“移民标本”的何兆胜老人的外孙女姚昆玉每次讲起外公的移民历程总是禁不住泪流满面。

何兆胜老人是淅川近40万移民的一个缩影。

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上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视察黄河时高屋建瓴勾画出了我国均衡南北水量的蓝图。从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幕。

按照“近期引丹灌溉,远期南水北调”的规划设想,丹江水库枢纽工程1958年破土动工。从1959年到1978年,整整20个年头,20.2万淅川儿女被分作六批迁往青海、湖北、河南三省七县市,动迁人口分别占当时全县总人口、库区总动迁人口的46.7%53.6%

2002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坝加高工程及移民迁安任务下达,淅川再次移民搬迁16.5万人,涉及10个乡镇、64个村的9067户移民,面对搬迁强度之高、难度之大、时间之短的“三个前所未有”,淅川倾全县之力,全党动员,全民攻坚,实现了不伤、不亡、不漏一人和顺利搬迁、平安搬迁、和谐搬迁的目标。

南阳移民精神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发扬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在这次不到20天的时间里,报告团成员冒着酷暑,一路北上,在北京、石家庄、天津巡回报告,先后在北京市朝阳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委党校、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委宣传部,河北省石家庄市水务局、鹿泉市和天津市水务局、市直工委党校等巡回举行了15场报告会,并为他们献上了从淅川带来的甘甜丹江水。

 “淅川累计40万移民含着热泪抛舍了他们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350余家企业忍疼自断臂膀‘关停并转’,为的是让京津冀人民喝上放心的丹江水。”79日,淅川县县长赵鹏在北京市朝阳区举办的首场移民精神报告会上动情地说。

当朝阳区区长吴桂英从赵鹏手里接过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之水时,她把丹江水紧紧地抱在怀中,激动地说:“丹江水滴滴来之不易啊,包含了淅川移民太多的泪水与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非常珍贵!对我们是一场最震撼的心灵洗礼。”

据悉,北京市目前年缺水量1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超采65亿立方米。天津市自二十世纪70年代末以来遭遇最严重的水荒,人们生活用水每人每天65公升,并且还是苦涩咸水,为此先后启动了引滦入津、引黄济津工程,然而,天津依然渴着。河北省同样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从今年起,丹江水将滋润京津冀,每年进京12.4亿立方米水,入冀34.7亿立方米水,济津10.2亿立方米水。

见证调水情同圆家国梦

 “讲一场哭一场,讲起南水北调就仿佛触摸到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禁不住热泪涌流。”报告团成员、河南日报(农村版)主任记者赵川被人亲切地称为“赵淅川”,因为她对淅川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已渗透了她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是那么钟情,那么敏感,那么激动,她的每一场报告都饱含热泪、如泣如诉,她是在用心底的声音在和听众交流。

那些移民故事、这种移民精神如同磁铁一样吸引着听众的心,一个个洗耳倾听,默默记录,眼含热泪,会场中时刻涌动着一股股热潮澎湃的激流。

北京市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萍感动地说:“南水北调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汇聚了太多的泪水与汗水,我们一定要管好、护好、用好每一滴水。”

 “这一湖清水背后有太多的感人故事,南阳移民精神太令人震撼了!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回报水源地人民。”北京市水务局宣传处处长陈鹏程泪流满面地告诉记者。

 “你们不仅把水送到了北京,还把移民精神送到了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坚久久地把丹江水抱在怀中。

 “我多少年没有这么激动了,但是,今天我一直是流着泪听完了报告会,当我眼前闪现出那些背井离乡的移民,尤其是那些老人们不能叶落归根,甚至带着棺木离开家乡……”鹿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卫燕在报告会主持中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战略工程,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妙手大笔,托起了中国梦的坚实脊梁。目前,天津市内配套工程已基本建成,为迎接丹江水入津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天津市水务局党委委员、纪检组长丛建华在报告会上说。

 “作为主流文化的弘扬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摄制一部反映南水北调重大题材的电影,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传世之作!”在闻名于世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听了报告会的副厂长颜品激动地说。

 “当你需要付出,需要承担责任时,就要像淅川人那样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挺起来,才能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国家才有希望。”北京大学副教授关贵海对这场报告会的感受格外深刻。

……

这是发自内心的震撼,这是发自肺腑的感言,这些就是对南阳移民精神最有力的褒奖。

饮水而思源协作架“金桥”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叶落归根、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南阳移民精神也因此在人们心中引发了强烈反响。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屈晓婷告诉记者:“饮水思源是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我特别希望带着研究生实践团到淅川这片闪着泪光的土地上,为淅川、为国家能做些贡献。”报告会上,她还代表北京交通大学向淅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光玲赠送了手写的“饮水思源”四个大字。

按照对口协作方案,北京市朝阳区对口协作淅川县。去年9月,北京市对口协作联合调研组深入淅川开展包括干部人才交流培训、农业、教育、产业科技等对接调研;今年56日,北京市对口协作考察团深入淅川城区工业园考察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运行情况;622日,淅川县发改、宣传、工信、商务、旅游等部门负责人到北京市朝阳区对接对口协作工作,并就协作内容和援助方法进行了磋商。

在报告会上,朝阳区委书记程连元表示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对口协作,区长吴桂英则当场宣布从“三公”经费中挤出384万元支持淅川民生事业,代表384万朝阳区人民对淅川的深情厚谊,并要求300多名区直和办事处及各镇一把手要加大对淅川的对口支持协作力度。

报告会过后不久,北京市朝阳区就与淅川县签订了卫生对口协作协议,朝阳区将通过对口协作的方式支持和帮助淅川县在卫生发展理念和卫生政策、医学教育科研、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特色重点科室建立等方面进一步发展,每年为淅川选派的20名左右的临床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为期3个月到1年的进修学习,组织专家医疗队到协作医院开展临床诊疗、学术专题讲座、手术示教、重点学科建设、疾病预防控制等技术援助活动,为淅川转诊病人建立就医“绿色通道”,提供远程会诊,并在软硬件方面给予帮助,打造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的重点专科,以点带面提升淅川县全县整体医疗水平。

当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全体人员聆听了报告会后,他们立即派出专家团奔赴淅川调研,并在近日与南阳市政府签订了共建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水源地高效林业生态示范区的合作协议,在淅川建设国家级林业科学数据平台、国家级生态定位监测站、石漠化监测站、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1000亩等。

这是一次深化友谊拓展合作的探亲之旅,这是一场感人至深震撼心灵的精神盛宴,

这是一次跨越时空与地域的深情凝眸与交流。

 “南水北送真辉煌,最动情是离故乡。清水滋润京城日,共赞豫宛好儿郎。”让我们永远铭记这群人、这种精神。

报告团成员心声

移民精神是心灵甘霖

一场场报告,一遍遍诉说,我的心一次次为移民流泪,我的灵魂一次次受到洗礼,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崇高、什么是担当、什么是责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淅川人,是他们用血汗和泪水甚至生命铸就了甘泉之水,更是心灵的甘霖。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移民记者”赵川

移民精神照耀前行的路

2008年,我开始关注南水北调大移民,移民精神报告团组建时,我很荣幸成为其中的一员,移民故事已深入我心,移民精神已融入我的血脉。走过淅川、南阳、郑州,走过北京、天津、河北,收获了太多的感动,移民精神照耀着我们一路前行。

——南阳移民精神报告会主持人叶森

移民精神是宝贵财富

南阳移民精神是见证南阳人民在半个多世纪的搬迁征程中积淀形成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充分体现了南阳移民为国家舍小家的忠诚奉献、大爱报国精神。在后移民时代,我们要大力宣传弘扬南阳移民精神,打响南阳移民精神品牌,凝聚起保护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强大正能量。

——大石桥乡原乡长、移民干部典型向晓丽

移民精神添彩中国梦

作为移民的后代,我很荣幸地成为南阳移民精神报告团的一员,通过巡回报告不仅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淅川移民精神的伟大与可贵,也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使我好好学习知识,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移民标本”何兆胜的外孙女姚昆玉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