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河南日报:心有多纯,水就有多纯
时间:2014-08-07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量:

 

河南日报:心有多纯,水就有多纯

 

本报记者 李铮梁栋归欣本报通讯员高帆

开栏的话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决策。一渠清水从淅川的丹江渠首出发,一路北上,直抵京津。沿线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奉献。本报特意组成采访小组,沿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的行经路线,自南向北,现场探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历程,展现沿线人民的大爱情怀。自今日起,本报连续刊发记者发回的报道,一起回味和铭记这段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9

背景素描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淹没区和渠首所在地,境内水源区面积为2616平方公里,水库水域面积506平方公里,占丹江口水库水面的48.3%,是南水北调水质保护的核心区域,也是水源地安全保障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中,淅川县移民达16.5万人,是我省唯一的移民迁出县和第三安置大县。

84日,淅川县陶岔村渠首大坝。横无际涯的丹江口水库犹如一颗巨大的翡翠,在骄阳的照射下分外晶莹剔透。

“北京在那里。”大坝旁,独臂的李进群眺望着北方。半个世纪以来,南水北调始终是他人生旋律中最重的音节。

1968年冬,在国家“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的规划下,作为丹江口水利枢纽重要组成部分的引丹灌溉工程在陶岔正式启动。这既是当时南阳地区的一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渠首工程。19岁的李进群积极投入到浩浩荡荡的施工大军中,在一次拉车运土时,不幸被卷扬机失控的钢丝打断了右臂。伤养好后,他没向国家要一分钱,又回到工地上,为工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6年后,工程胜利竣工,李进群的心里依然放不下渠首。从那时起,40年来,无论天气晴好,还是刮风下雨,他每天总是拉着一辆装满碎石块的车子,上面放着一把铁锹、一把火钳和一只用来捡垃圾的箩筐,义务在渠首护水、捡垃圾,路坏了修路、桥损了补桥……

沿渠首进入库区,走出一个山垭,一条小船从碧水中驶来,张小伟远远地跟我们打着招呼。

两年前,40岁的张小伟用多年的积蓄,在宋岗码头边经营起一家餐饮船,年收入50多万元。

20136月底,随着库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的深入,库汊里的18条渔家乐船全部停业。张小伟加入了淅川县护水队,负责清理库区水面的漂浮物。虽然每月酬劳只有1000元,但他很乐意:“在我们这里,天有多蓝,水就有多蓝;水有多纯净,人就有多纯净。”

对此,秦银占也深有同感。他创办的金戈利集团公司曾是一家以黄金开采冶炼为主的企业,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破坏森林植被,一度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后,为确保南水北调水质,秦银占忍痛关闭了金矿,直接经济损失达4000多万元。但他并未从此消沉,自2012年以来,他先后投资5000万元,栽种龙井、安吉白茶等优良茶树品种6500万株,并配套栽种桂花、紫薇、玫瑰、月季等名贵花木,治理荒山荒坡1万余亩,荒山变茶园,茶园加花园,兴业梦辟出了一片新境界。

同行的淅川县委书记马良泉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淅川把工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自2003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以来,为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淅川县在几乎没有得到任何补偿的情况下,对南阳泰龙纸业等338家造纸、冶炼等企业实施了关停并转,否决大型建设项目40多个,县财政收入为此一度下滑40%。去年以来,又对12家企业坚决关停或转型升级,直接经济损失5.7亿元,年减少税收8000余万元。这一切充分显示了淅川人的责任和担当。

有担当就会有作为。淅川人把“洁净丹江水,呵护水源地”的责任和担当,顺势转化为工业转型升级和加强生态建设的强大推动力。沿丹江口水库库岸线一路前行,处处可见随风摇曳的竹柳、硕果盈枝的石榴、绽金吐银的金银花、苍翠满目的茶树园,淅川人用它们筑起了丹江口库区的“百里绿色长廊”,也托起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民更富”的新梦想。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