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一渠碧水 两代守护
文/本报记者 孙超逸 摄/本报记者 孙戉
每天闲暇,弓师傅都会站在干渠边远眺。看着对岸为建设护渠绿化带进行的拆迁和土地平整工作接近完工,老弓知道自己忙碌的日子又要开始了。
绿化示范段建成不久,尽管有弓师傅这样的老园林保驾,但几千株树苗中还是有个别的因水土不服夭折。对于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树木,老弓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施工人员进行更换。
在南水北调中线郑州中原西路绿化示范段工作的护绿员中,有不少都是干渠施工中搬迁的农民。对于常年种田的他们来说,修剪养护树木还是颇有些技术含量的。每次开工前,弓师傅都会手把手讲解技术要点。
每天,弓师傅都会骑着电动车往返于自己负责的几个绿化工段间。
同在一个屋檐下居住,让弓师傅和儿子有了更多机会探讨业务。作为一个工作超过30年、曾去国外进修并参与过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建设的老园林,弓师傅希望在退休前能把自己一身的本领尽快传给接班人。
孙女的病情让老弓心里很不踏实。结束一天的工作,他匆匆赶往医院探望。看到老伴怀里的孩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精神头,他笑得合不拢嘴。
同在绿化部门工作的儿子弓晨光经常会来到老弓值守的示范段学习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郑州段干渠绿化中,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年青一代园林人投入到养绿护水的工作之中。
早晨6点半,晨光从云缝中洒落下来,郑州城区南水北调干渠旁的绿色景观带里,嫩绿的银杏伸着懒腰,奋力地舒展自己的身体,树下小叶女贞和石楠红绿相间,斑斓的蝴蝶时而起落。林间的自行车骑行道上,偶有三三两两的市民漫步,搁着录音机的石椅前,十多个老年人正随着《套马杆》的音乐,摇晃着双手与腰肢。
而57岁的弓应群此时却没有如此悠闲,他洗了把脸,推开家门,跨上电动车,冲向近10公里外的南水北调干渠边上的绿色景观带。
在郑州市园林绿化队提起负责技术监督的弓应群,那可是出了名的“老园林绿化”、“海归”。1988年,年轻的他曾经渡过重洋到日本学习了3年的园林绿化,回国后参与的园林绿化项目有上百个,北京、上海的不少园林绿化项目他也都曾经参与其中。但在他眼中,只有郑州城区南水北调干渠旁的绿色景观带才是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原本这一片绿色景观带是郑州的城中村聚集地,四下里都是低矮脏乱的小作坊、小餐馆。南水北调干渠工程开工后,为了保护水质,郑州段内渠道两侧200米的民宅、企业都要拆除,建成绿色景观带。
“我把自己一辈子的园林绿化经验都用在这里了,这些花草树木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弓应群说。7、8公里长的景观带里光是树种就有20多种,近万棵。灌木景观花卉更是不计其数。为了保证这些“孩子”大部分能够成活,2012年12月到2013年4月景观带施工时,他就吃住在工地上,极少回家,一干就是近5个多月。
如今,绿色景观带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但弓应群还是放心不下,主动申请负责这里的日常维护工作。
7点多一点,十几个养护工都到齐了,扇形的队伍把弓应群围在中间。布置完每个工人的养护任务,弓应群并没有让大家解散,反而拿起一把硕大的修枝剪,现场演示起了小叶女贞的修剪方法。
“剪尾往下沉,剪头向上,从下往上修剪,不要从上往下。”随着咔嚓咔嚓的声音响起,一片片灌木枝叶落到了地上。
“我看渠边的检修道路已经修完,那里的配套绿化咱啥时候做啊?”干渠配套施工接近尾声,弓应群又惦记起了干渠边的绿化工程,忙着打电话询问在园林局负责规划设计的儿子弓晨光。
弓晨光学园林设计专业是弓应群帮着做出的选择,而南水北调干渠郑州段的绿化设计弓晨光也一样是参与者。
“这叫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弓应群笑着说道。在晨光很小的时候,老弓就开始带着他辨识各种各样的树木、花卉,教他各种园林设计的知识,为的就是能够把自己的一身技艺传承下去。
“这路刚修完,要做绿化还得等一两个月的时间。”弓晨光架不住父亲的要求,也赶到了渠边,一同帮着父亲参谋参谋。“渠边可以栽泡桐,挡尘遮土……”,父子二人一边走,一边合计着未来渠边的绿化工程。
绿色景观带的建设和绿植栽种要近一年时间,树木加固和养护也要一年时间。等到南水北调干渠两边的绿色景观带全部建好,弓师傅也就到了60岁的退休年龄。“到时候就让晨光来接替我,继续守护这一渠南水和两岸的花草树木。”老弓满怀憧憬地说。
晚上7点,绿色景观带里遛弯的市民多了起来, 健身舞曲又响了起来,忙了一天的弓应群跨上电动车穿过拥堵的市中心,到医院去看望自己生病的不到1岁的孙女。
“病好了爷爷带你去看大渠好不好?”病房里,弓应群抱起小孙女,晃动着。
“啊、啊”小家伙出声“答应”了。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