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媒体关注
河南日报:清水北送需过多少难关
时间:2013-12-30   来源:河南日报   浏览量:

 

河南日报:清水北送需过多少难关

  

1130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5标工人在进行渠道衬砌施工。因属于高填方渠段,建设者克服多种困难,确保顺利完工。

余培松摄

 

编者按:我省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1225日胜利完工,同时宣告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全线贯通,这是关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局的关键一步,为明年汛后一渠清水北送奠定了重要基础。我省对南水北调工程这一千秋伟业高度重视,集全省之力用于工程建设。广大建设者夙夜奋战、克难攻坚,历经八年终于圆满完成建设任务。本报自今日起推出“南水北调八年回眸”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力争为读者展示这一伟大工程建设过程中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片段。

□本报记者董学彦

引南水入北方,梦想即将照进现实。滚滚流水,要征服的不仅是遥远的陌生旅途,更有道道技术难关。

省水利厅厅长、省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王小平说:“与传统水利工程不同,南水北调工程所涉及的许多软科学与硬技术是世界级的,是水利学科与多个边缘学科联合研究的前沿领域。”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主体工程全线贯通,通水目标日益临近,沿线群众都很关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何攻克诸多世界性技术难题,确保一渠清水送京津?

膨胀土——中线工程的“拦路虎”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河南淅川县的陶岔渠首出发,一路向北。这条人工水脉在河南遭遇到了巨大的考验——膨胀土。

从渠首到北京团城湖,全长约1277公里的中线干线工程,有近400公里的渠道要穿越膨胀土地区。我省境内膨胀土(岩)渠段长达340公里,占境内干线长度的46%,其中南阳膨胀土段长123.9公里,占南阳段总干渠全长的66.7%。

在当地农谚中,膨胀土被描绘成“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在土木工程界,膨胀土有一个可怕的名字:工程癌症,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在膨胀土上修渠,这种土会反复地遇水膨胀,失水收缩,造成渠道垮塌。在1970年陶岔渠首施工过程中,开挖出的膨胀土渠坡上陆续发生了14处滑坡。

就是这种土,让南阳段开工时间比黄河北整整晚了6年。

为了驯服这只横亘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的“拦路虎”,专家组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单是现场试验就长达5年。直到20118月,施工方案才最终确定下来——把膨胀土换填成水泥改性土,即在膨胀土中加入水泥,使其改变“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性质。

    为保证输水渠道的安全,施工过程有许多极其细致甚至严苛的规定,比如生产水泥改性土时,最大颗粒不能大于10厘米,机器碾压的次数不少于6次。从水泥改性到碾压完成不能超过四个小时。超过了这个时间,改性土失去水分,就会碾压不实,对输水安全埋下隐患。

    王小平说,在攻克膨胀土这一世界难题的工程中,水利专家和一线工作者书写了一本治理膨胀土的“教科书”,为中国水利工程乃至其他施工领域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

    高填方——人工修造的“地上悬河”

    高填方,是中线工程面临的又一难题。中线总干渠约620公里属于填方渠道,最大填方高度达23米。

    高填方意味着要在许多地方修一条10米高的地上悬河,黄河以南渠道设计流量超过300立方米/秒,渠底高、流量大,重大技术难题如解决不好,一旦出现透水跑水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的“地上悬河”如果通过城市,更是悬在市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比如焦作市,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城而过,城区段填方最高超出地面810米,一天到晚大约500万吨到700万吨水通过市区,相当于一个很大的水库。

    保障高填方渠道万无一失,意味着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极为严格。

    为了防止渗透,减少沉陷,保证土方填筑施工质量,一项高科技登场亮相——我省施工单位率先在中线采用GPS全程碾压监测系统。其原理是:在碾压设备上安装高精度GPS定位仪,工作时每3秒~5秒钟发射一次碾压设备的三维坐标,传到实时监控的室内电脑系统。通过电脑上出现的不同颜色,可以看出碾压设备所在部位的碾压次数,哪个部位碾压了多少遍、有没有压够次数一目了然。

    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全面监管,避免了漏检和欠压、过压问题,使高填方渠道的质量控制科学严密、尽在掌握。

    穿过焦作城区等人口密集地区的高填方段,在严格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还采取了特殊的加固措施,确保安全无虞。

    煤矿采空区——危机四伏的“地下陷阱”

    煤矿采空塌陷区综合治理,又是一个世界难题。采煤时留下的一个个空洞和空腔,随时可能引发地面塌陷、滑坡等一系列地质灾害。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总干渠,有数十公里的渠道从煤矿采空塌陷区穿过。不解决这个难题,输水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

    在禹州—长葛段,采空区钻孔深度最深达340米,是工民建、公路等一般采空区深度的三四倍。如何对地下看不见的空洞和空腔进行填充,确保凝固强度,从而保持地层稳定?禹长段3标项目经理先泽祥详细介绍了施工过程。

    在渠道左右最长约300米的范围内,施工人员针对采空区的分布,每隔18米布置一个充填孔,进行帷幕灌浆和充填灌浆,在地底下迅速形成一道结实的帷幕,将空洞和空腔与渠底阻隔,相当于为高楼大厦建造一个牢固的地基。

    先泽祥介绍,由于采空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要求比普通渠段更为严格。

    一是渠道混凝土衬砌厚度大。采空区渠坡厚度为12厘米,渠底10厘米,分别比普通渠段厚2厘米。二是土工膜强度大。一般的土工膜一平方米重600克,采空区采用的为每平方米800克。三是渠道衬砌的切缝更密。一般渠道间距为4米,采空区切缝间距为2米。

    “为保证清水安全北送,再大的难题我们也要攻克。不惜成本代价,只求工程固若金汤。”先泽祥说出了所有工程建设者的心声。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