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及淮河发源地,直接关系着向华北特别是京津地区的供水安全。同时,南阳又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告诉记者:“既要保障一湖清水送京津,又要打造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区域增长极,成了南阳无可回避的现实选择。我们为此提出了‘服务南水北调,打造生态大市,建设绿色南阳’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探索绿色发展,全力以赴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南阳市一方面注重水资源涵养,另一方面大力培育高效生态林业。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启动实施了山区生态林体系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通道绿化、环城防护林及城郊森林、城镇绿化及林业产业等工程,按照“深山封山育林、浅山退耕还林、丘陵发展林果、滩涂造速生林”的思路发展林业,水源区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目前全市已建成林地127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4%,中线工程汇水库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3%。全市省以上自然保护区达到8个,总面积20.85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92%。全市治理水土流失2126平方公里,建成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丹江湿地保护区等多处保护工程。
南阳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该市以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和标准化畜牧养殖示范区建设工程为引领,强力推进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畜牧、林果、水产、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小辣椒、食用菌、中药材、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初步实现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该市还围绕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加快农区工业化步伐。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天冠集团为龙头的玉米、秸秆—燃料乙醇、纤维乙醇、饲料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以新纺、南纺为龙头的植棉—纺纱—织布—服装面料等棉纺深加工产业链,以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药材种植—中成药一体化药材加工产业。201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911.4亿元,实现增加值229.1亿元,利润142.3亿元。
在南阳,80%养殖场建有沼气,2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正在试验推广的“南阳市环农工程”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分类处理成有机肥,对生活污水实施生态净化排放,建立了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的长效机制。
位于内乡县的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22套污水处理沼气生产系统,年产沼气近2000万立方米、沼液150多万吨、有机肥5万吨,构建了“种植—养殖—沼肥—生态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南阳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王宛楠还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减少面源污染,我们正逐步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通过增施微量元素,配方施肥,化肥利用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减少了2.4万吨化肥(折纯量)的施用。今年农药用量将控制在1.7万吨以下,2015年降低到1.5万吨左右,2020年降低到1.3万吨左右。”
南阳还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工业。该市严格项目审批和环境准入,坚决杜绝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围绕水源水质保护,该市先后关闭污染企业800多家,搬迁环保不达标企业38家,各项损失高达90多亿元;否定了16个大型建设项目选址方案,终止了23个中型建设项目进驻水源区。全市目前已形成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冶金建材、油碱化工、电力能源、食品加工6大战略支撑产业和光电、新能源、新材料3大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高技术基地、国家光电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和河南省生物产业高技术基地。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天冠集团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集团拥有国内最大的年产5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燃料乙醇、沼气、生物柴油3大生物能源产品生产线的企业。
2012年,南阳市实现生产总值2380亿元,增长10%,继续名列全省前三位。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40.92亿元,同比增长7.6%;完成工业增加值404.28亿元,增长10.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36.41亿元,同比增长33.6%;夏粮总产量达385.8万吨,增长5.5%,实现“十一连增”。
(来源:经济日报 2013年9月3日 作者:王伟)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