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工地就是我的家”
本报记者 党文民
实习生 摆 雪
宽阔的渠底,平整的坡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壮观。
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新乡卫辉段第三施工标段,总长5.1公里,包括10座建筑物,合同额5.66亿元。对日夜奋战在一线的南水北调人来说,这里不仅仅是繁忙的施工工地,更是他们的温暖家庭,不少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在我们工地上,已经举行过14场婚礼,今年还有3对新人要在这里走进婚姻殿堂。”7月24日,项目部副经理李晓峰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王占西和贺璐就是这3对准新人之一。其实,当王占西2009年从西安理工大学毕业来到新卫三标项目部后,寂寞的工地,无所适从的工作,也让他产生过放弃的念头。领导和同事们知道后,找他促膝长谈,谈人生的意义和乐趣,谈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终于坚定了王占西继续奋斗的决心。2010年8月的一场暴雨导致围堰渗水,渠里积水1米多深,王占西和他的伙伴们日夜坚守在工地防汛抢险,加泵抽水,避免了数百万元的损失。此时的他,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工地大家庭的一员。“工地就是我的家,现在赶我走我也不走了。”王占西对记者说。
为给“大家庭”营造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项目部进驻之后,第一个原则就是“入乡随俗”,对附近村民能帮就帮,能让就让,周边几个村修建文化广场、硬化地面时,项目部都主动提供支持,和当地村民建立了融洽的关系,为项目施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他们还精心营造工地“小天地”,项目部副书记苗刚介绍,他们提出“庭院式文化”,建设文明工地。员工宿舍配备了空调、洗衣机、无线路由器等,为员工提供了居家般舒适的生活条件。
把工地建设成温暖的大家庭,留住人,安住心,提起劲,新卫三标的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都表现突出。“目前已完成总任务的86%,预计可在今年11月30日提前一个月完成主体工程。”李晓峰说。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