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春走基层——河南姚湾村移民的幸福生活
新华社郑州1月31日电 “除了养好380亩鱼塘的鱼,我们今年准备再建30个蔬菜大棚、2500头的生猪养殖场!”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姚湾村敞亮的村委小楼里,副支书姚先佩意气风发地说。
而在2009年8月之前,姚先佩所在的姚湾村全体村民还居住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所在的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库区。姚先佩形容原来的生活是:足不出村,油盐酱醋茶。
经历三年的融合、发展,如今沿乡村的水泥公路进入姚湾移民村,一眼望去是整齐的白色农舍,村南是连片鱼塘,村北是几个养殖场,村边上还有几十座蔬菜大棚,俨然一个“小江南”。为扩大规模、节约成本,姚湾村2011年一口气成立了水产养殖、蔬菜种植两个合作社。而从高效农业里节省出来的300多名劳动力经培训后,工作在郑州周边的建筑工地、花草种植园里。
“去年我们算了笔账,一个鱼塘一年净挣2万5千元,一个大棚1万至2万元,现在人人忙致富,打牌也只能找‘起牌手都哆嗦’的老人了!”姚先佩笑着说。
目前,从全村32个占地380亩的连片鱼塘、33座蔬菜大棚和4个养殖场中尝到甜头的姚湾村民总结自己的致富经时说:“一靠帮扶政策好,二靠融入当地快,要从心里变成当地人!”
“搬迁前,中牟县就依据我们村的情况确定了‘水产养殖、高效种植、劳务输出和特色副业’四大致富途径,搬来半个月,就先对全村劳动力进行了技术培训,周边村里的乡亲也是热心肠,不仅借钱,还传授技术。”姚先佩说。
26岁的姚周峰在2009年之前和妻子在深圳打工。听说移民搬迁,姚周峰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改变个人甚至全村生存状态的机遇。于是辞去工作,搬至中牟后,姚周峰和父亲当年就承包了移民村里的17亩鱼塘。
2009年底,姚周峰的妹妹也出嫁到中牟县姚湾移民新村不远的官地庙村。姚周峰妹妹的出嫁让全家、甚至全村“被欺生”的疑虑彻底打消了。“我们逢年过节就会到邻村走一遭,邻里有个红白喜事,我们也会过去搭个手,几回下来,有个打工的活儿邻村也都先照顾我们!”
可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3月,姚周峰的父亲在外出买鱼苗的路上遭遇车祸,当场身亡。在周边群众的帮助下,姚周峰把父亲葬在中牟后,还把留置在淅川库区的姐姐也接了过来。现在挑起全家大梁的他说:“我们全家都要在这里扎根。”
越来越红火的日子让姚先佩感受很深:“搬迁后半年最想家,可只要把移民组织起来搞好经济发展,移民从心里变成当地人了,移民就稳得住、能致富!”
(来源:新华网 1月31日 作者:李鹏)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