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感动移民的“铁丫头”
“为我们受了好多委屈”
大石桥乡是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的一个移民大乡。全乡共有3.4万人,需要搬迁的移民多达1.6万人。2009年试点移民,大石桥张湾村整村迁至新野县王集镇。搬迁地曾经是劳改农场所在地,村民们强烈要求换安置点,集体反对搬迁,甚至一度和镇干部“较量”。
2009年农历正月初六晚,小雨雪,刮着北风。向晓丽一行3人来到张湾村老党员张丰歧家。他们刚坐下,不知谁喊了声“乡里来抓人了”,村民们很快围了过来,屋内、院里、大门口密密麻麻站满了人。
“我是来看望咱移民的,给大家拜个年!”向晓丽爽朗地说。
“你们夜里来干啥,来抓人?”人群中不知谁撂出一个“冷弹”。
“你还有脸喝茶?看给我们安置的啥地方?”一位老人上前一步摔碎了桌上的茶杯。
电灯被人拉灭,屋里顿时一片漆黑,一个酒瓶摔在向晓丽脚前。然后灯又亮了。“都是一家人,你们说啥、骂啥都没关系,有啥就只管说啥……”向晓丽报以微笑,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详细解答村民反映的问题。
一连几天,向晓丽带领包村干部一次次走进张湾村,挨家挨户讲移民政策,最终使全村村民平安和谐搬迁。
“向乡长没架子,为我们受了好多委屈,她不与我们一般见识,始终待我们如亲人!我们挺对不起她!”已经搬到新野县王集镇张湾移民新村的村民张白女说,向晓丽乡长真是大度。
不在乎“低三下四”
大石桥乡郭家渠村原来准备安置在邓州市高集镇吕堂村。对于这个安置点,村民都很满意。但这个安置点仅能容纳200多人,满足不了郭家渠村1000多移民整搬整迁的需求。于是,向晓丽一边积极向上级反映,一边认真同安置地协商,最终使郭家村的安置点重新选定在与高集镇各方面情况比较接近的一个镇——邓州市林扒镇内。
少数移民对这个“新家”却不认账。“离集镇远,办事不方便,庄稼地又差,往后生活咋过?”李营组的移民李德龙很有情绪。2010年3月的一天,向晓丽专程来到李德龙家。刚刚和李德龙说了几句,李德龙拿起锄头起身离去,把向晓丽一人“晾”在屋里。
当天晚上,向晓丽又一次来到了李德龙家,一直谈到深夜。
为了说服李德龙,向晓丽几乎找遍了能说动李德龙的人,村干部、亲戚、邻居等,先后50多个人给他“说好话”。
为消除李德龙心里的“疙瘩”,向晓丽陪着李德龙和其他移民,到安置点去实地考察。从吃、住、行等方面让李德龙亲自感受,并且特意让他走进农田,看土质,看庄稼长势。回来后,又连续两次做李德龙的工作。在向晓丽的不懈努力下,李德龙终于被感动,同意搬迁。
“有人说给移民做工作低三下四,只要能解开移民心里的‘疙瘩’,再难我也认了。”向晓丽说。
“乡亲们满意,是我最大的心愿”
大石桥乡西岭村有3400多人,是全县最大的移民村。村民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未来生活的顾虑,加大了搬迁工作的难度。
2010年清明节那天早上,乡政府院子里突然来了三四百名西岭村的村民,要乡政府“给个说法”。当时正下着瓢泼大雨, 有老人看见向晓丽就抱住她的腿跪在地上,这时有人起哄,拳头雨点般落到向晓丽身上。向晓丽不顾雨点般的拳头,先把老人搀扶起来。村民们并不领情,把向晓丽和前来讲政策的乡党委书记围在雨地里,有的村民还不断用雨伞尖刺击他们的身体。但向晓丽和乡党委书记两个人依然面带微笑,耐心地给他们讲国家的移民政策。
提起向晓丽,老人们都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夸她“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个能包容的“铁丫头”。
前段时间,西岭村为搬迁闹得最凶的张焕枝专门跑到办公室来给向晓丽道歉。进门就说:“向乡长,是我们无知,错怪你了!请你别介意!”“我哪能介意呀,乡亲们满意了,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向晓丽牵着她的手说。
(来源:河南日报 3月15日 作者:杨万东 高帆 夏季风)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