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一池清水入库 一泓清水北上
——河南省南水北调办、河南省政府移民办主任王树山访谈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淅川县陶岔渠首示意图
丹江口水库烟波浩淼、水质稳定。 余培松 摄
本报记者 董学彦
前 言
南水北调工程成败在水质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决策实施的重大战略性调水工程,对于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可以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南水北调工程,成败在水质。能否实现清水走廊、绿色长廊的目标,将优质、清洁的长江水输送到沿线及京津,既关系到工程本身的成败,关系到水源区及沿线地区的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我国广大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
河南省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又有长达731公里的总干渠。做好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确保清水长流,是我们向中央做出的政治保证,也是我们向受水区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是一项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硬任务。
今年10月8日-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我省南阳市调研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时强调,要强化水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确保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上。省委书记卢展工批示指出:“南水北调,千秋伟业。一定要下大力气把这项系统复杂的重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省长郭庚茂多次深入水源地调研,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丹江口库区涉及的县(市)放到我省最高等级的优先位置来对待,给予倾斜和支持。
在刚刚颁布的《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建设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成为我省“十二五”规划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使命崇高,任重道远。
在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之时,人们自然而然地提出两大问题:我省水质保护工作做得如何?能否保证一渠清水永续北送?近日,围绕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省南水北调办、省政府移民办主任王树山同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南水北调工程成败在水质
记 者:王主任您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通过广泛宣传大家都知道了,但为什么说南水北调工程的关键和成败在于水质呢?这句话包含哪些深刻道理?
王树山:南水北调工程成败在水质,这是由南水北调工程的性质决定的。众所周知,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其最终目的是为解决黄淮海流域日益短缺的水资源问题,其中中线工程明确为饮用水源,东线为工农业生产用水兼顾生活用水,西线主要是生态用水。无论是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对水质的要求都是相当苛刻的。试想,如果水质保护不好,受到污染,工程竣工后流到北方的都是污染水,生活、生产都不能用,就违背了调水的初衷,将会造成工程的巨大浪费。所以,水质保护好坏,直接决定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南水北调工程水质保护工作,明确提出 “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调水方针。我省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渠首所在地,又有长达731公里的总干渠,对调水水质安全负有重大责任。做好水质保护工作,确保一渠清水出中原,这是历史赋予河南人民的神圣的历史使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强调,要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并将建设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确定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保护好南水北调工程水质保护工作,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打造成生态走廊、清水走廊和绿色走廊,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我们必须要肩负起的时代重任。
水利工程本身应该是生态工程。南水北调,是为了更好地、更宏观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具体地说,南水北调工程应有两个目的,一是满足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需求;二就是保护生态,要通过水资源的配置,使北方地区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有所改善。如果南水北调水质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就会造成新的生态破坏,那么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构建现代城镇体系。预计到2015年,我省将有1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到2020年,我省城镇化率将达到50%,这意味着我省一半人口将聚集在城镇。不仅我省如此,到2020年,全国一半人口也将成为城镇居民。
满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急剧增加的城镇人口的用水需求,确保中线工程水质安全,确保沿线居民用上清洁、安全的生活用水,是我们必须向受水区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水质要保护、经济要发展、社会要稳定,如何统筹保护水质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调水区和受水区的“双赢”、一渠清水永续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双赢”,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切实解决好的重大现实问题。
我省确立南水北调水质保护原则
记 者:我省南水北调水质保护工作分哪几个部分?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王树山:由于我省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又是受水区。因此,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护工作,可分为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质保护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水质保护两大部分。
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就是从预防产生新的污染、新的水土流失入手,强化区域生态建设,实现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治久安的目标。二是水质、水量并重,点源、面源同控。建立水源地保护系统和水源区节水系统,将丹江口入库水质指标作为水源地保护系统运行优劣的判别依据,实现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综合管理。对组成这一系统的各个控制单元,优化资源与水环境的综合管理。通过水土资源的集约利用,减少农业用地,增加林草植被覆盖面积,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稳定和维护丹江口水库优良水质。三是立足近期,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实现双赢。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的部署,南水北调中线的通水时间定在2014年汛后。为此,要树立紧迫感和责任感,正确处理好水质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保障要求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上中游治理与库区治理相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从而实现水质保护工作的长治久安。
总干渠水质保护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保证供水质量,确保沿线及受水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二是整体局部,协调发展。在保证水质安全的同时,统筹兼顾受水区、工程沿线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利全局,惠及各方。三是分类排队,重点突出。针对我省境内总干渠排水方式、沿线不同地貌、水文、地质、水环境等条件,分区段划分保护区域,狠抓保护措施的落实。
丹江口水库水质基本稳定
记 者:请您谈谈我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情况,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质状况如何?
王树山: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位于汉江中上游,流域地跨河南、湖北、陕西3省,控制流域面积9.5万平方公里,年天然入库水量408.5亿立方米。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总库容达290.5亿立方米,库区水面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我省境内库区水面面积将达到506平方公里,占库区水面总面积的48.2%。水源地共涉及我省南阳、洛阳 、三门峡3个省辖市的淅川、西峡、内乡、邓州、栾川、卢氏6个县(市),境内丹江口水库流域总面积为7816平方公里,其中淅川县2821.46平方公里,西峡县3131.56平方公里,邓州市32.21平方公里,内乡县376.7平方公里,栾川县320平方公里,卢氏县1133.9平方公里。我省境内主要汇水支流有丹江、老灌河、淇河、蛇尾河和丁河。
经过多年的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目前为Ⅱ类(不含总氮),据多年观测,水质状况基本稳定。
树立绿色政绩观 确保清水北送
记 者:近年来,我省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树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在水质。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调水方针,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关心支持下,我省各级各有关部门本着对群众、对历史、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政绩融在清水里,丰碑刻在青山上”的绿色政绩观,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工程效益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决不以环境成本扭曲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决不干向子孙后代“征税”、转嫁生态隐性负债的蠢事,确保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清水走廊、生态走廊。我省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了水源地点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从2003年起,省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专题会议,对做好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03年,省直11个厅(局、委、办)联合下发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实施意见》,制定了水源地水质保护目标和措施。我省水源地保护范围内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实施污染治理,在水源地严禁新建造纸、化工、制药、酿造、电镀等重污染企业,严禁无序开采各种矿产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严禁在库区周围新建旅游度假村、宾馆饭店等项目,已建成的做到达标排放,不符合总量控制要求的限期搬迁;所有对库区水质及生态环境有影响的新、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作为项目审批的前提,严把新建项目环保审批和竣工验收关。2003年以来,水源区3市6县共关停并转污染企业773家(其中,南阳市435家,洛阳市栾川县125家,三门峡市卢氏县213家),尤其是下大力气取缔了黄姜种植—皂素提取这一传统产业,涉及淅川、内乡、西峡3县,种植面积达32万亩,姜农达25万人。
二是严格控制面源污染,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我省水源地保护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引导库区广大群众科学施肥施药,提倡生物防治,推行无公害生产,减少了库区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对水质的污染。各地普遍采取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深施的方法,推广使用有机肥、沼肥和绿肥,水源地配方施肥达60%以上。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种植上,使用安全、高效的经济农药,禁止和限制使用高毒和高残留农药,提倡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力发展以沼气为主的生态能源工程,使农业废弃物及人畜粪便得到了有效处理和转化。截至2009年底,水源区3市6县新建沼气池89700多个,其中南阳市措施得力,建成沼气示范村155个,示范户16770多户,年消化粪便60万吨。
三是切实加大水源地水土流失治理力度。自1994年我省丹江口水库水源地被纳入“长治”重点工程建设以来,项目区各市、县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增加群众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与开发相结合,合理配置资源,引进优良品种,大搞基地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林草基地。截至目前,项目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70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9000公顷,水保造林40747公顷,经果林14047公顷),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水源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南阳市“长治”工程中有12条小流域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十百千”示范小流域。西峡、淅川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
四是积极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自2006年规划项目实施以来,我省累计投资9亿多元,实施和完成工业点源治理、污水垃圾处理、水土保持等项目共计35个,有效地改善了水源区的生态环境。
为了保证南水北调水质不受污染,为了能够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我省水源地和总干渠沿线一切服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大局,采取了一系列近乎“铁腕”的措施,关闭污染企业、取缔传统优势产业……投入了巨额资金,克服了巨大困难,地方经济和财政做出了巨大牺牲,付出了沉重代价,做出了重大贡献,充分展示了中原儿女在大局面前讲政治、讲奉献的崭新风采。
多项优惠政策为水质保驾护航
记 者: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质,国家和我省先后出台了哪些优惠政策?
王树山:为了确保丹江口库区水质长期稳定达标,满足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要求,库区及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国务院于2006年 2月批复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为了解决水源区水质保护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国家适时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2008年底,财政部下达我省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生态转移支付资金8200万元,补助范围是水源区的淅川、西峡、卢氏、栾川4个县。2009年,财政部下达河南省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转移支付资金2.92亿元,补助范围在原来4个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内乡、邓州2县(市),涵盖了我省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全部6个县(市)。
为了促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处理好保护水质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明确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从2008年起,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联合编制《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目前初稿已完成,正在征求相关部(委)意见,近期内即可批复实施。
省委、省政府对水源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非常关心。2008年8月,郭庚茂省长在考察淅川时指出:要着手组织省直有关部门整合相关资源,在经济发展、项目选择和政策优惠上,把丹江口库区涉及到的县(市)放到我省最高等级的优先位置来对待,给予倾斜和支持。2010年5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南水北调办印发了《关于对淅川县实施重点扶持若干政策的通知》(豫发改地区[2010]623号),出台了支持淅川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揽子优惠政策。目前,省政府正在组织研究修订支持南阳市水源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
水污染防治及水土保持稳步推进
记 者:《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及水土保持规划》包括哪些内容?目前实施进展情况如何?
王树山:《规划》涉及范围为陕西、湖北、河南3省7个地(市)的40个县(市、区),土地总面积8.81万平方公里,规划近期水平年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近期规划确定水污染防治项目97个,水土保持项目781个,近期总投资69.89亿元;远期规划水污染防治项目124个,水土保持项目1001个,远期总投资124.44亿元,合计总投资194.33亿元。其中河南省27.5亿元,近期项目投资河南省14.97亿元,包括19个水土保持项目区、8个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27个工业点源治理、9个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监测设施建设等63个项目。2010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启动规划修编工作。规划修编组于2010年10月提出了《规划修订本》送审稿。
省委、省政府对《规划》实施工作高度重视,建立了由省发改委牵头,省南水北调办、省环保局、省水利厅等10个省直部门和南阳、洛阳、三门峡3个库区省辖市政府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规划》实施工作;相关县(市)也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为加大前期工作力度,省财政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前期经费中列支200万元,专项用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补助。我省规划内项目除因企业关停转产已明确不再实施的12个工业点源项目外,已建成27个,在建8个,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待批15个,剩余1个项目也已开展前期工作。目前,国家已批复我省城市垃圾污水、水土保持、工业点源治理项目共35个,项目总投资9.05亿元,其中国家补贴资金5.31亿元。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完成投资7.58亿元,占批复投资的84%。
水质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记 者:通过您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水质保护的重要性,下面请您谈谈我省南水北调水质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王树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的关心支持下,我省水源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本着对群众、对历史、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水质保护面临的形势还不容乐观,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水源地尚有水土流失面积3629平方公里;区域内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水平低,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不高;水源地面源污染仍较严重。二是水源地及流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我省丹江口水库水源地6个县(市)中,有3个属国家级贫困县,政府财力有限,项目匹配资金不能全部到位,影响治污进程。三是水质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突出,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虽已建立,但尚不完善,影响水质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记 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与我省众多河流、沟渠交叉,水质是否会受到污染?
王树山: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在我省境内全长731公里,与我省众多河流、沟渠交叉,水质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为此,我们设计总干渠在穿越河流、沟渠时均采用立交布置形式,如渡槽、倒虹吸和涵洞等方式,有效地防止了地表径流进入总干渠,避免了总干渠水质受到河流、沟渠的污染。
我省划定总干渠水源保护区
记 者:什么是总干渠水源保护区?怎样划定?目前我省这项工作推进的如何?
王树山: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总长1276公里,其中我省境内长731公里,涉及南阳、平顶山、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8个省辖市35个县(市、区),工程类型分为明渠和非明渠两种。为切实做好总干渠水质保护工作,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划定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工作的通知》(国调办环移〔2006〕134号),规定将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一)非明渠段(隧洞、渡槽、暗渠等)。一级保护区范围自建筑物外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各外延50米;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自一级保护区边线向两侧各外延150米。
(二)明渠段。根据地下水位与总干渠渠底高程的关系及地下水内排、外排等情况,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设计地下水位低于渠底。一级保护区范围自渠道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各外延50米;二级保护区范围自一级保护区边线向两侧外延1000米。
2.设计地下水位高于渠底地下水外排段。一级保护区范围自渠道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外延100米;二级保护区范围自渠道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左、右侧分别外延2000米、1500米。
3.设计地下水位高于渠底地下水内排段。一级保护区范围自渠道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外延200米;二级保护区范围自渠道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左、右两侧分别外延3000米、2500米。
(三)城市规划区等重要区域的局部调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穿越城市及部分县(市)的城市规划区、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等重要区域。按照“二级保护区外边界线处地面高程不高于渠底及二级保护区最小宽度不小于1000米”的原则,对重要区域段右侧二级保护区范围进行局部调整。
根据“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我省经过长达五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总干渠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2010年7月5日,省政府正式批准颁布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以下简称《划定方案》),省南水北调办于2010年8月20日召开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宣传贯彻会议,积极推进《划定方案》的实施工作。
水源保护区应遵守哪些规定
记 者:总干渠一级水源保护区、二级水源保护区分别应遵守哪些规定?
王树山:省政府颁布的《划定方案》明确要求:
在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任何与中线总干渠水工程无关的项目;禁止向环境排放废水;禁止倾倒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禁止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农业种植和园林绿化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和环保有关规定、标准的高毒和高残留农药。
二级水源保护区内禁止向环境排放废水、废渣类污染物;禁止新建、扩建污染较重的废水排污口,设置医疗废水排污口;禁止新建、扩建污染重的化工、电镀、皮革加工、造纸、印染、生物发酵、选矿、冶炼、炼焦、炼油和规模化禽畜饲养以及其他污染重的建设项目;禁止设置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危险废物等集中转运、堆放、填埋和焚烧设施;禁止设置危险品转运和贮存设施、新建加油站及油库;禁止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和环保有关规定、标准的高毒和高残留农药;禁止将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有关规定的水人工直接回灌补给地下水;禁止采取地下灌注方式处理废水;禁止建立公共墓地和掩埋动物尸体;禁止利用沟渠、渗坑、渗井、裂隙、溶洞以及漫流等方式排放工业废水、医疗废水和其他有毒有害废水;禁止将剧毒、持久性和放射性废物以及含有重金属废物等危险废物直接倾倒或埋入地下。已排放、倾倒和填埋的,按国家环保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限期治理。
总干渠水质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记 者:我省南水北调总干渠水质保护工作面临哪些挑战?
王树山:我们从总干渠保护区划定工作开始以来,就遇到了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今后的实施、管理过程中还将面对更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总干渠水质保护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总干渠在我省穿越了南阳、郑州、焦作、新乡、鹤壁、安阳等市的建成区及规划区、产业集聚区,涉及长度274.44公里,沿线人口稠密、城镇村庄众多,经济发展迅速。以郑州为例,总干渠在郑州市辖区全长129公里,穿越城市规划区就达103.61公里,涉及郑州航空港总体规划区和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区等重点规划区。《划定方案》的颁布,打乱了原有的规划,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经济发展,矛盾日渐凸显。二是监督管理十分困难。总干渠在我省境内线路长,保护区面积达3100多平方公里。总干渠水质保护工作涉及十多个部门,这些部门都能以不同的职责权限对保护区的建设项目进行管理,但大都互不隶属,使水质保护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被人为地隔离,加大了监督管理工作难度。三是保护区内现有污染企业的处理问题。目前,保护区内共有污染企业2591家,其中一级保护区内273家,二级保护区内2318家;排污口和集水区共有268处,其中一级保护区69处,二级保护区199处。这些污染企业对总干渠的水质形成安全隐患。但对这些企业的处理,目前国家暂无政策规定。四是缺乏完善的法规体系。南水北调工程打破了以往流域管理体制,针对跨流域引水中新出现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出台专项法律法规。
水质保护应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
记 者:怎样把南水北调水质保护这个部门行为演变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王树山:南水北调工程成败在水质,而水质保护工作又涉及方方面面。不仅需要沿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还需要各部门打破部门封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进水质保护,需要沿线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需要社会每一个成员都来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水质保护工作,勇于向破坏水质的人和事说不!
当前最紧迫的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载体,大力宣传南水北调水质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水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普及水质保护知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水质保护工作氛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水质保护工作。通过努力,把水质保护从部门行为上升为全社会共识,演变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从而有效地保护南水北调工程水质,确保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上。
相关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0-12/16/content_436483.htm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