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南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在南阳召开
时间:2011-08-07   来源:河南省南水北调网   浏览量:

 

完善水源保护机制  确保调水水质安全

 

72021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南阳市召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境保护司副司长刘国华、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于琪洋、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军,南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长青,副市厅级干部、市政府党组成员方显中出席会议。水源区“三省五市”的市政府主管领导及水利、环保、南水北调办等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全面总结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认真分析了现阶段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审议通过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期间工作报告,讨论确定了第二次会议工作要点,并对如何做好下一步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

南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长青代表市委、市政府致辞。副市厅级干部、市政府党组成员方显中做大会发言。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保司副司长刘国华就如何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环境保护工作做了讲话。刘国华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以来,水源区各地按照国家要求,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控制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源区水质总体保持良好,基本形成了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特别是水源区各地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关闭了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等环境设施,开展了以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农村沼气建设、生态移民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刘国华强调,要充分认识水源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全面落实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已建水污染及垃圾处理项目的运行管理,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坚决杜绝超排、偷排等违法排污行为发生,逐步建立完善水源区水质监测系统,建立健全重大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

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于琪洋在讲话中指出,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高到新的高度。今年7月,中央召开了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确定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体系的目标任务。这与我们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质保护工作是一致的。于琪洋要求,水源区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站在全局的高度,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确处理好水源保护与发展当地经济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三是处理好用水和节水的关系。四是处理好流域和区域的关系。各地要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做到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最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军做总结讲话。陈晓军指出,要深入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总结巩固第一次联席会议成果,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完善大事共商、资源共享、能力共建的流域协调管理模式,探索在水源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路径和措施。陈晓军要求,一要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加强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二要准确把握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内涵,大力推进共商、共享和共建的联席会议制度建设。三要划定“三条红线”,落实控制指标,建立水源区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制度,大力推进水源区水资源监控设施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信息化,加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实施力度,加强水源地的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建立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汉江流域水法规体系建设,不断推动流域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