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新乡
中州大地一路读史
时间:2007-09-21   来源:河南省南水北调网   浏览量:

作者:胡争上·中国水利报-中国南水北调周刊记者
本篇文章发表在《中国水利报》2007年8月24日-中国南水北调周刊D版

中州大地一路读史

蓦然瞧到去汤阴、羑里城、岳飞故里的指示牌时,正从殷墟大门出来,那时已是下午5点多。在心奇与遗憾中,我们往南向下一站新乡赶。

汽车在高速路上奔驰,汤阴、羑里城、岳飞庙这样的地名还不时出现在路牌上,而且距离越来越近,有时只有几公里,因此一直有失之交臂的感觉。以往总觉得历史在书本里,这会发现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真实。常说“文王拘而演周易”,3000多年前,西伯姬昌(周文王)就被殷纣王囚禁在羑里城,这里是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第一座国家监狱。面壁七年,周文王在此完成了儒家经典《周易》这部千古不朽之作。

而对汤阴,我现在仍能想到的是洪水中漂流的花缸、童年岳飞捧回河沙练字以及“岳母刺字”这样的场景,是幼时听父亲讲《说岳全传》得来的印象。岳飞是我国历史上人们最为熟悉的民族英雄,我在杭州上学时,去西湖边上凭吊岳王庙,刚进大门,抬眼看到“还我河山”的匾额,就有种壮怀激烈的情绪涌上心头,止不住泪眼模糊,我曾写过《岳王庙前不停留》的文章,我以后骑自行车过岳庙都不敢停下来,怕触到这几个字伤感。

书上说,岳飞生下来三天就遭遇洪水。此时竟猜想黄河离汤阴这么远,应该是安阳城外的洹河涨水吧。洹河是古时殷都边的大河,商代从盘庚迁殷到帝辛(纣)灭国,在此建都273年。殷墟即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阳洹河两岸。河南省南水北调办的小余同志说,洹河边还有一处古迹“袁林”。记得一篇文章讲,建国初期,毛主席视察河南,看过殷墟顺道去了“袁林”,还考问陪同的安阳地委干部:为什么袁世凯不回项城?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死后,袁世凯被责令“回籍养疴”,回的即是洹上村,有张他头戴斗笠垂钓的照片,说他“窥测方向,以图东山再起”,那条垂钓的河即是洹河。

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遗址,与民国后又做了80多天“皇帝”的袁世凯归葬之地“袁林”隔河相望,就像一部通史在此集中陈列,很有意思。河南古称豫州,因在九州之中,又称中州,从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20多个王朝、200多个君王在中原号令天下。因此,行在中州大地,最大的感受是一路上那些历史地理名词会像书目一样在路标上快速翻过:过新郑有黄帝故里提示,经许昌有三国故城提示。在安阳去新乡的路上,我们还看到二帝陵的指示牌,是上古时代“五帝”中颛顼、帝喾两个帝王的陵墓,在与汤阴比邻的内黄县境。

后来到新乡,刚抵城边,“比干庙”几个字晃过,也让我如同直直地撞在了历史上。我还了解到,我国第一个治水英雄、炎帝后代——共工;助周灭商的韬略鼻祖、千古武圣姜太公;汉初辅佐刘邦建立西汉政权,后又“诛杀诸吕”延继刘氏天下的陈平、周勃等一大批历史名人都是此地人。

这趟去新乡看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膨胀岩(土)试验,因时间紧,没有探访当地景观,但一路上透过路牌,仿佛阅读了一部袖珍史书。倘使读者有机会,走访南水北调中线干渠来到新乡,也一定会与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不期而遇,而且还有可能踏访到如“战国黄河金堤”和“太行堤”这样的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在惊叹南水北调工程的伟业时,也感受到古人治水的创造力。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