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精神文明
河南文明网:新县八旬老党员夫妇坚守大山40年 艰辛植树十万株
时间:2019-04-15   来源:综合处   浏览量:

河南文明网:新县八旬老党员夫妇坚守大山40

艰辛植树十万株

 

青山无言,绿树吐蕊。

  阳春三月,走进新县陡山河乡,一路上粉嘟嘟的桃花、金灿灿的油菜花尽情绽放,把道道山梁映衬得愈发青翠葱郁。

  在这大山深处的刘湾村,住着一对八旬老夫妇——老党员徐绪祥和比他小一岁的妻子李大华。

  从他们的家再往山里走,一条蜿蜒崎岖的山路,足足有十多里远,路两边大树参天,林深草密。他们在这条路上,已经整整走了40年。

  孤儿从军回山村 

  徐绪祥从小就没了爹娘,跟着当新四军的四舅在大山里生活。9岁那年,山林中蹿来一小股国民党部队,跟着四舅一起守在白沙关哨楼里的徐绪祥被子弹击落的砖块砸伤。虽说救治及时,但一双手六根手指依然严重骨折错位,留下残疾。

  四舅去世后,1953年,15岁的徐绪祥参军入伍,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还没等他所在的部队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就宣告结束。后来,徐绪祥随部队转战闽、浙、皖等地参加剿匪,直到1957年退伍回乡当起了通讯员。

  因为每日往返郭家河、卡房、陡山河三个乡,他经常去吃饭的小饭馆老板娘看中了徐绪祥,把自己的女儿李大华许配给了这个踏实勤快的小伙子,他们很快结了婚,有了孩子。

  十年浩劫,小小的刘湾村无法幸免。贫穷和饥饿笼罩在每个人头顶。缺衣少粮的乡亲们大规模毁林开荒,座座山头被砍光,条条小溪断了流,山鸡野兔再也难觅踪迹。“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当地流传至今的谚语,就是当时真实的写照。

  “越穷越挖、越挖越穷!这样‘蛮干’不行。”有着多年党龄的徐绪祥认识到:只有让山绿起来,让林子活起来,大伙儿今后的日子才有盼头。

  承包荒山扎下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县是山区,荒山多、田地少,每人只分得半亩田地。荒山上除了石头就是草,能干啥?

  “我们是党员,你们不包我们包……”在生产队的群众大会,徐绪祥承包下了队里的荒山。一开始,妻子李大华不理解,甚至以离婚相逼。可徐绪祥认准的事却要一干到底,倔劲上来的他扛着工具独自上山,搭个窝棚住在山上。拗不过他的妻子只好陪他一起风里来、雨里去。

  “没有房,搭窝棚;没有水,山下挑。”夫妻俩下定决心借钱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挖山、育苗、栽种、除草,饿了就从口袋里拿出馒头啃一口,渴了就从腰里取下水壶喝一口。夫妻俩硬是用双手,在乱石荒草丛中种下了500多株杉木苗。经过两年细心管护,曾经沙尘飞扬的荒山,终于有了一片蓬勃的绿意。从此,徐绪祥一连四年没下山,用李大华的话说,那时候“战天斗地”,根本不知道白天黑夜。

  山上树高了,林密了,徐绪祥的头发却一天比一天少。1984年秋,夫妻俩狠下心来,东拼西凑又借了3000元钱,买了辆货车。从村里到乡里,从乡里到县里,拉人拉货,一天就能挣二三十元钱,还能顺便把山上的土特产带到集市上卖。慢慢的,夫妇俩将借款还清后,攒下的钱又都投到山上。

  甘之如饴树成林 

  “你们夫妻俩到底图个啥?”对于徐绪祥、李大华夫妇坚守深山,很多人不理解。

  徐绪祥却清晰地记得,1988年乡里开大会,时任乡党委书记吴成忠公开给他打气:“像老徐一样栽树,吃甜头;不栽树的,一定会吃苦头!”

  那一天,许多以前数落他的人,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从此,徐绪祥夫妻俩铆在山上,越干越有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干,就是40年。他们先后在350亩荒山上栽种树木近10万株,修建育林山路10多里,垒砌石护坡5800余米。他们扎根深山、开荒造林的典型事迹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当地干部群众称他们为当代“活愚公”。

  国家没有忘记在山中苦干的徐绪祥夫妻俩,40年中他们领回满满两抽屉各类荣誉证书。让夫妻俩最高兴的是,19898月,徐绪祥光荣地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19923月,妻子李大华又获得全国“三八绿色奖章”。

  而今,徐绪祥、李大华夫妇已步履蹒跚,早晚天气好的时候,他们总要相互搀扶着到林区中走一走,转一转,看着山中一棵棵越长越大的树木,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或苍劲挺拔,或枝繁叶茂,或迎风呼啸……

  看着满山青翠葱郁的山林,已经四世同堂的老人乐呵呵地说:“守着他们,总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信阳观察记者胡巨成 刘宏冰 本报通讯员 周涛 聂建武 程一桐)

 

编辑:

版权所有@河南省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    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万通街72号

邮编:450000    电话:0371-69156622    邮箱:hnnsbd@163.com    网站浏览量:

豫ICP备19039894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2424号    技术支持: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