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
文物保护项目考古发掘工作基本完成
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奋战,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文物保护项目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
河南是南水北调工程总干渠沿线各省、直辖市中渠线最长、文物点最多、文物保护工作量最大的省份,经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批准文物保护项目127处,计划考古发掘面积52.25万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自2005年正式启动以来,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135处文物点中,已完成133处文物保护项目的考古发掘和地面文物的搬迁工作,累计完成考古发掘面积54万多平方米,搬迁保护地面建筑522平方米,出土文物50000余件(套)。总体来看,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
一、发现了众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古代文化遗址和墓葬。
鹤壁刘庄遗址发现分布密集、排列规律的大面积先商文化墓地,填补了先商文化发掘和研究工作的一项空白,对先商文化尤其是商人渊源等重大学术问题的更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荥阳关帝庙遗址发现了大批晚商时期重要的文化遗迹和遗物,对于研究晚商聚落遗址的结构,以及复原商代晚期的聚落形态和社会生活面貌等学术课题具有重要价值;新郑唐户遗址发现了大面积裴李岗文化的居住基址,对于探索裴李岗时期的聚落形态等重大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新郑胡庄墓地发现了以2座带封土的战国晚期韩国王陵级大墓为主的大片墓地,填补了东周列国王侯陵墓的发现空白,对于了解战国晚期韩国王陵的陵寝制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安阳固岸墓地在发现了大面积的北齐、东魏时期的墓葬,对于研究豫北地区北朝时期的丧葬习俗等学术课题均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叶县文集遗址发现了金元时期的集镇遗址,为研究中原地区平顶山一带金元时期民间集镇的经济贸易往来与相互交流,唐、宋、金、元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以及金元瓷器的分期研究等学术问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多项荣誉。
河南不仅发现了众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古代遗址和墓葬,而且整体工作水平也是获得了多项荣誉。鹤壁刘庄遗址、安阳固岸墓地、荥阳关帝庙遗址、新郑唐户遗址、新郑胡庄墓地、荥阳娘娘寨遗址6个项目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郑胡庄墓地、鹤壁刘庄遗址、荥阳关帝庙遗址、新郑唐户遗址 、荥阳娘娘寨遗址共5个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质量二、三等奖。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先进集体。在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所获得的荣誉和奖项中,河南超过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其它6个省市的总和。 受到了国家文物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以及河南省委省政府等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及时的保护了大量文物。
五年来,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出土文物总数已超过40000件,其中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数千件。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我们既有效地发掘了地下埋藏的大量文物,又及时地对出土的文物进行修复和整理,使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为河南乃至中国文化以后的发展和繁荣注入了土壤和养料。
四、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新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新的科技手段广泛地运用于保护措施之中。保护的对象也不仅仅是文物,更大范围地扩展至包涵历史文化信息的各类古代遗存。如出土的人骨、兽骨进行了性别、年龄、病理以及DNA等方面的鉴定和分析;对出土的植物进行孢粉分析;对地形地貌按照国家地理信息标准进行测绘;对重要发掘现场和遗迹进行三维重建和近景摄影测绘技术的全面测绘等。
五、河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考古发掘的主战场和学术交流的主平台。
5年来,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的文物保护工作量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50余年的总和。如此大的工作量,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仅靠河南一省的文物保护力量根本不可能完成。在来自全国的39家文物考古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的共同支援下,我们圆满完成了既定工作目标,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在这次文物保护工作会战中,河南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考古研究机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全国最知名的高等院校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工作中各发掘队伍相互交流、共同促进,使河南省既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文物考古发掘的主战场,也是学术交流的主平台。
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奋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的田野工作基本结束,余下的资料整理和出版工作更加繁重和漫长,我们将与时代的发展同步,努力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的全项工作,为河南省乃至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